返回旧版

经济稳步复苏彰显中国经济韧性和制度优势​

《人民日报》(2020年08月05日 第 09 版)  刘元春2020-08-05

  内容提要
  二季度经济增长由负转正,主要指标恢复性增长,经济运行稳步复苏,充分彰显了我国经济的强大韧性和显著制度优势。我国经济已经步入稳定复苏轨道,复苏基础扎实。经济主体的信心和预期改善将大大提升经济运行的内生动力。
  7月30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今年以来,面对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我们坚持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加大宏观政策应对力度,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取得重大成果。经济稳步恢复,复工复产逐月好转,二季度经济增长明显好于预期。这充分彰显了我国经济的强大韧性和显著制度优势。
  二季度经济指标明显改善,恢复性增长和稳步复苏态势基本形成
  二季度,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速达到3.2%,环比增速达到11.5%,大大超过国内外市场预期。
  供给侧指标回升迅猛。在全产业链复工复产的作用下,供给侧指标回升迅猛。三大产业生产水平和产能利用率同步回升,特别是工业生产开始步入常态化水平。二季度3.9%的农业(种 植业)增加值增速、4.4%的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1.9%的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速,表明企业和各类商场市场正在逐步实现全面复工复产复商复市,供给侧复苏态势已基本稳定。
  内需逐步回暖。在助企纾困和激发市场活力规模性政策的作用下,内需逐步回暖,降幅明显收窄。二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3.9%,降幅比一季度收窄15.1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在“两新一重”等投资项目的推动下出现了快速提升,上半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下降3.1%,降幅比一季度收窄13个百分点。从环比速度看,6月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长5.91%,为三季度累计增速转正奠定了良好基础。
  外贸外资好于预期。在稳外贸、稳外资、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等政策的作用下,外贸外资明显好于预期。二季度出口额连续3个月正增长、使用外资连续3个月正增长、外汇储备规模连续3个月上升。我国稳定住了外贸基本盘,抵御住了疫情和外部环境恶化的多重冲击,正在于变局之中开新局。
  市场运行内生动力显现。在供求两端稳步回升的作用下,经济增长由负转正,供需对接比较顺畅。6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5%,处于温和上涨区间,表明宏观经济供需对接较为顺畅,总供给与总需求基本平衡,国民经济循环的断点和堵点得到较好疏通。企业利润和收益率持续回升。5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由4月份同比下降4.3%转为增长6.0%,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利润率为6.82%,比4月份提高1.15个百分点。这些数据说明,国内市场正步入良性循环,市场运行的内生动力开始全面复苏。
  经济活跃度持续提升。在经济恢复性增长的同时,新动能保持强劲支撑作用,经济活跃度持续提升。一是以数字经济为核心的无接触经济在疫情期间得到全面发展;二是战略性新兴产业逆势增长,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同期增长2.9%,规模以上高技术服务业、科技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速分别为4.7%、4.0%和3.8%;三是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由负转正,上半年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6.3%,而一季度为下降12.1%。
  经济主体的信心和预期改善,经济运行的内生动力提升
  二季度的各类宏观经济指标说明我国经济已经步入稳定复苏轨道,复苏基础扎实。下半年,虽然仍面临许多困难和不确定性,但我国经济将保持稳步复苏态势。
  各类先行指标表明我国经济复苏态势将持续。一是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已连续5个月位于50%的荣枯线之上,说明企业生产活动的扩张基础十分扎实。二是上半年挖掘机销量高达两位数增长,预示着下半年各类大型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将迅速增长。三是全球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和外贸先行指数在6月份明显反弹,表明各国出台的超大规模经济刺激政策开始产生效果,国际贸易可能会走出上半年深度下滑的困境。四是二季度银行家信心指数和经济学家信心指数都明显反弹,经济主体的信心和预期改善将大大提升经济运行的内生动力。
  全面落实宏观经济政策将保证供需两端得到持续改善,经济基本盘更加稳固。一是更加积极有为的财政政策力度足,将有效拉动下半年国内需求。今年财政赤字规模比去年增加1万亿元,同时发行1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主要用于保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并确定新增减税降费2.5万亿元,有力支持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纾困、解困难群众之急。这不仅为常态化疫情防控奠定了财政基础,也对有效需求扩张给予最直接的财力物力支撑。二是更加稳健灵活的货币政策以及宏观审慎监管政策将保证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和金融市场稳定,加大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力度,为经济稳步复苏创造条件。今年将通过引导贷款利率和债券利率下行、发放优惠利率贷款等一系列政策,推动金融系统全年向各类企业合理让利1.5万亿元;综合运用降准、再贷款等工具,保持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加大力度解决融资难问题,缓解企业资金压力。三是就业优先政策全面强化,将为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提供充分的政策支撑。
  全面深化改革为经济持续复苏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力。上半年出台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等的实施效果,将在下半年陆续显现。这不仅能进一步优化市场环境、提高各类宏观经济政策的微观传导效率,提升政策实施效果,而且将激发各类微观经济主体的活力和创造力,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
  经济稳步复苏再次证明中国制度的显著优势
  当前,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取得重大成果,经济社会秩序逐步全面恢复,经济稳步复苏,基本民生保障有力,市场预期总体向好,社会大局稳定。在疫情严重冲击和世界经济深度衰退的影响下取得这一系列成就难能可贵,再次证明了中国制度的显著优势。
  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是夺取疫情防控和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双胜利的根本保证。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迅速作出部署,把疫情防控作为头等大事来抓,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摆在第一位,采取最严格、最全面、最彻底的防控举措,赢得了抗击疫情的战略主动,全国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为复工复产和经济复苏提供了前提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的重要讲话、作出的重要指示批示,充分把握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全面增强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战胜疫情、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信心和决心。在2月23日召开的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果断提出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提出“落实分区分级精准复工复产”等8点要求;4月份,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考察时强调,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这一系列科学研判和战略部署,把握住了我国经济重启时机,确保夺取疫情防控和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双胜利。
  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保障疫情防控的效率和效果,保障复工复产快速顺利推进。我们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坚持全国一盘棋,动员全社会力量、调动各方面资源,迅速形成抗击疫情的强大合力,展现了中国力量、中国精神、中国效率。在全国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后,进一步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有效打通资金流、人流、供应链和产业链的堵点与断点,成功实施全产业链复工复产,全面加速供应链复苏和供给侧恢复;加强科技创新和技术攻关,强化关键环节、关键领域、关键产品保障能力。
  发挥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优势,推动我国经济实力持续增强,为抵御各种外部冲击奠定坚实基础。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既有利于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又有利于促进效率和公平有机统一、不断实现共同富裕。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为抵御各种外部冲击奠定了坚实基础。一是较高的宏观储蓄率和居民储蓄水平为疫情防控和保持良好经济社会秩序提供了物质经济基础。二是健全的国内供应链、产业链和生产体系,14亿人口所形成的超大规模内需市场,正处于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快速发展阶段等,使我们有条件构建完整的内需体系,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培育新形势下我国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三是近年来持续深化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力保证了我国金融市场稳定,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努力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不断巩固我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在“稳”和“保”的基础上积极进取,就能确保完成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推动我国经济乘风破浪、行稳致远。
  (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全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执行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