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旧版

完善城市治理水平 抓好常态化防控工作

河南日报  赵斐2020-05-11

  城市是聚集的地方,城市因聚集带来规模经济效益和便捷、高效的生活质量,但城市的人口、建筑、交通的过密也会产生环境和健康问题。这次新冠肺炎疫情就首先从城市暴发,也使我们看到人口密集的城市疫情相对人口松散的农村要严重得多。2019年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已达到60.60%,有8.48亿人居住在城镇。因而,做好城市防疫工作,对于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经济社会秩序全面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完善城市治理水平,提高城市防控和应急反应能力

  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这也是城市治理的一次大考,随着国内疫情基本稳定和全球疫情的急剧扩散,使我们看到政府在抗击疫情中发挥着最重要的作用,在总结经验和反思教训的基础上,政府要继续完善城市治理水平,提高城市防控和应急反应能力,以更好地应对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是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进一步推动“智慧城市”的构建,实现城市网络化“一网统管”,推进智慧防疫。在疫情防控期间,健康码、云服务、大数据分析个人行程等“数字治疫”发挥了重要作用,未来城市在公共卫生、交通、管理等方面,应进一步实现数据整合,打造“城市大脑”,避免政府各部门数据的零散化、碎片化,实现防疫工作精准化、智能化和高效化。二是进一步完善政府公共服务理念,强调城市信息的公开和透明。谣言止于事实,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群众易造成恐慌心理,政府只有将信息公开、透明,才能增强民众信任,树立政府威信,维护城市社会秩序的稳定。三是增加公共卫生投入,优化医疗资源和救治力量布局,提高防疫应对能力。随着我国城镇化率速度的加快,政府在城市基础建设方面的投入显著增加,但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投入相对较少,医疗资源又过于集中在大医院,城区分布也不均衡,“城中村”及城乡接合部是疾病预防控制的薄弱环节。需要进一步增加公共卫生的投入,加大医疗物资储备,优化医疗资源在城市区域更广泛、更均衡的分布。

  充分发挥社区的作用,抓好新形势下防疫常态化工作

  随着国内复工复产逐渐正常化,人员流动和聚集增加带来的疫情反弹风险依然存在,特别是近期输入性风险增加。社区仍然是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重要防线,在新形势下,社区要抓好防疫常态化工作。一是要不麻痹、不厌战、不松懈,抓紧抓实抓细社区的防控工作。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将疫情监测、环境整治和消杀、济困帮弱等防控工作常态化,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直至疫情防控的最终胜利。二是要加强同下沉干部的沟通、协调,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形成求真务实、清正廉洁的新风正气,共同维护基层运转,真正做到用心用情为群众服务。三是要利用微信群等线上“云服务”手段对居民做好防疫和卫生宣传活动,把居民发动起来,构筑起疫情防控的人民防线,让群众在参与、配合中提高流行病的预防和防治知识、意识。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人们来到城市是为了生活得更好,城市的卫生、优美是宜居城市的主要标准之一,也是人们共同的追求。城市“免疫力”的提高,离不开每一位市民的参与和支持。一是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城市的现代化也是人的现代化,城市的公共卫生需要市民共同维护,如讲究个人卫生、不随地吐痰、自觉垃圾分类等,从小事做起,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二是要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3月初,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考察新冠肺炎防控科研攻关工作时特别强调,要坚决杜绝食用野生动物的陋习,提倡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市民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皆关乎着城市文化、精神风貌和生态环境。营造良好的城市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需要大家共同参与,需要每个市民养成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  

  (作者单位:河南省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