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河南代表团审议并作了重要讲话,要求河南统筹做好乡村振兴和“三农”工作,完成脱贫攻坚任务。新时期易地扶贫搬迁是脱贫攻坚“五个一批”中的重要一批,是“头号工程”。要把易地扶贫搬迁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机结合,做好搬迁“后半篇”文章,扎实推进乡村振兴。
四项举措打造易地搬迁新生活
省委、省政府一直高度重视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坚持将其作为脱贫攻坚的“头号工程”、头等大事抓紧抓实,统一安排部署,探索出依托“四靠”搬得出、覆盖“五有”稳得住、围绕“五个一”能致富、实现“五新”生活好的易地扶贫搬迁新路子,为搬迁地区实施乡村振兴奠定了基础。一是“四靠”原则为搬迁群众稳定就业提供便利条件。坚持把好安置选址“最先一公里”,科学选址确保“搬得出”,在安置选址时同步谋划后续脱贫措施,坚持靠县城、靠园区、靠乡镇、靠乡村旅游点“四靠”原则,推动搬迁群众的居住环境和生产生活条件较大改善,为就近就地就业创造条件。二是公共服务“五有”推动有效治理。按照保障基本、缺啥补啥的原则,在每个规模以上安置点同步配建公共服务设施,实现有社区服务中心、有义务教育学校、有幼儿园、有卫生室、有综合文化场所,做到配套设施共建共享、公共服务覆盖到位。三是产业扶贫“五个一”行动促进搬迁地区产业兴旺和搬迁群众生活富裕。“五个一”行动,即在有条件的安置点建设一个村级光伏小电站,因地制宜落实一项产业帮扶措施,引导龙头企业建设一个扶贫车间,有劳动意愿和劳动能力的贫困家庭至少有一人稳定就业,贫困户有一份集中理财、定期返还的稳定收益,累计带动搬迁群众20.8万人实现脱贫。四是美好生活“五新”有力推动乡风文明。“五新”,即教育引导搬迁群众饮水思源感恩“新时代”、高高兴兴住进“新房子”、提振精神展现“新气象”、稳定脱贫实现“新作为”、齐心协力营建“新家园”,在共建共享中增强获得感、幸福感。
对接乡村振兴目标任务依然艰巨
尽管我省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取得了较好成绩,但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目标总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一是搬迁地区产业发展水平亟待提升。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目前我省搬迁地区的产业发展还比较薄弱,大多处于起步阶段,模式较单一、规模较小、附加值不高、抵御风险能力较弱,需要巩固提升。二是对迁出地的拆旧复垦和生态修复亟待加强。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农村的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目前我省迁出地的拆旧复垦和生态修复还在进行中,需要科学的评估和全面的修复,保护好绿水青山。三是对搬迁群众的教育引导亟待加强。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全面实现乡村振兴,必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既要“富口袋”,也要“富脑袋”。四是社区管理服务亟待规范完善。新时代乡村善治的目标是构建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目前我省集中安置点的基层党组织、社区服务机构、村民自治委员会成立不久,工作开展不完备,还处于摸索阶段,有待完善提升。五是搬迁群众收入稳定增长机制亟待建立完善。搬迁是手段,脱贫才是目的。搬迁群众从贫困到脱贫、再到富裕,需要一个过程,更需要建立起稳定的收入增长机制,确保实现广大搬迁群众就业增收、脱贫致富。
高质量推动搬迁地区后续发展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历次考察调研河南的指示要求,必须将易地扶贫搬迁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机衔接,以建成的集中安置点为基础,以扎实推进乡村振兴为目标,高质量推动易地搬迁后续发展,助力全省打赢脱贫攻坚战。一是大力发展后续产业,推进乡村产业振兴。搬迁群众稳不稳,产业发展是根本。各地要围绕集中安置点,大力培育主导产业,支持龙头企业,打造支撑地方长久发展的经济基础。二是着力激发内生动力,推进乡村人才振兴。人才缺乏是制约农村发展的重要因素。支持符合条件的安置点建立返乡下乡回乡人员创业创新实训基地,着力打造一批农村创新创业平台。通过乡土人才支持政策,发展一批“土专家”“田秀才”,扶持一批农业职业经理人和经纪人,培养一批乡村能工巧匠、民间艺人。三是完善教育和文化等公共服务,推进乡村文化振兴。结合“春满中原”“百城万场”“群星耀中原”“书香河南”等活动,把更多优秀的电影、戏曲、书刊、文艺演出、科普活动送到搬迁群众中。深入挖掘农村传统道德教育资源,用好农村基层各类宣传载体和文化阵地,生动活泼地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促进乡村文化繁荣。四是加快实施迁出区拆旧复垦和生态保护,推进乡村生态振兴。搬迁群众入住后,旧房要及时交给当地政府进行分类处置,对符合条件的进行拆旧复垦和生态修复,建设美丽乡村。五是完善安置点治理模式,推进乡村组织振兴。搬迁任务县要加强集中安置社区基层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密切联系搬迁群众,确保搬迁社区和谐稳定发展。
(作者分别系省发改委地区振兴处副处长,省政府研究室决策专家咨询工作办公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