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旧版

加强产业振兴与脱贫攻坚统筹衔接

河南日报  闫道锦 朱颖2020-04-22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上提出,要准确把握国内外疫情防控和经济形势的阶段性变化,因时因势调整工作着力点和应对举措,确保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确保实现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广大乡村是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主战场,要加强全省产业振兴与脱贫攻坚统筹衔接,聚力抓好重要物资供应、农业转型升级和脱贫攻坚,确保脱贫攻坚战圆满收官、农村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打好乡村物资供应“保障战”

  妥善做好疫情严防严控和重要保供物资安全供应,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和经济保卫战提供有力支撑。一是强化农村生产生活物资供应。做好夏粮田间管理,抓好粮油、蔬菜等农产品生产供应,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和亩产水平。全面鼓励农机、种子、农药、兽药、饲料、肥料、农膜等农资生产企业复工复产,抓好医用物资、药品、粮油等生活物资和农机、种子、农药等农业生产物资的调运、储备和供应。二是提升鲜活农产品有效供给水平。改善饲料供应,加快生猪补栏扩能,支持肉牛、奶牛、肉羊、蛋鸡、肉鸡等补栏增养。畅通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对运输车辆不停车、不检查、不收费。加强蔬菜、肉蛋奶、粮食等生活必需品的动态监测,密切关注市场供求和价格变化情况,严厉打击哄抬价格、囤积居奇、串通涨价等各种违法行为。三是加快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搭建区域性农业社会化服务综合平台,积极发展生产托管、病虫害统防统治、测土配方施肥等专业化服务。通过政府购买服务、以奖代补等方式,培育一批农业科技服务企业、服务型农民合作社,支持村集体经济组织开展农业生产性服务。

  打好乡村产业转型“升级战”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要加快推动乡村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推动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助推乡村全面振兴。一是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强化粮食安全保障,加快高标准农田和优质粮源基地示范县建设,大力发展优质专用粮食品种,提高粮食精深加工比例,打造一批优质粮食链式开发示范基地和粮食产业示范链。加快发展优质专用小麦、优质花生、优质草畜、优质林果、优质蔬菜等十大优势特色农业,推动布局区域化、经营规模化、生产标准化、发展产业化,建设一批优势特色农林产品生产基地。实施绿色食品加工倍增行动计划,鼓励龙头企业带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设绿色食品原料基地和生产加工基地,重点打造面、肉、油、乳、果蔬五大绿色食品产业链。大力发展分享农业、智慧农业和精准农业,推动发展共享经济、平台经济和合作经济,积极培育农业+旅游、+制造、+电商(微商)、+康养、+文创等终端型、体验型、循环型、智慧型新业态新模式。强化农业发展载体支撑,加快“三区一体”(即现代农业产业园、科技园、创业园和田园综合体)和产业强镇创建,大力发展农业产业综合体和联合体。二是加快构建现代农业生产体系。建立以“五良配套”(即良田、良种、良法、良机、良制)为特征的现代农业生产体系。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强化永久性基本农田保护,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筑牢绿色粮食产能基础。实施现代种业提升工程,构建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育繁推一体化种业产业体系。提升农业装备智能化水平,开展数字农业试点和高效设施农业“机器换人”试验示范,加快发展设施农业、工厂化农业。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强化全过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加强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和管理。加大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力度,实施种养结合循环农业示范工程,稳妥推进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三是建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规范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可以通过入股、租用等方式直接用于发展乡村产业。促进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高质量发展,打造一批农业产业化联合体,与小农户、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建立基地共建、资源共享的利益联结机制。实施龙头企业提升行动,支持有条件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上市融资。培育一批涉农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发展微商、电商、代购等电商平台,健全完善农超对接、农批对接、网上对接、展销对接、田头对接等对接形式,创新发展直销直供、定点投放等新型对接方式,构建小农生产对接市场的有效渠道。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洽谈合作,加快焦作怀药、信阳茶叶、驻马店白芝麻、三门峡苹果等特色优势农产品“走出去”步伐。

  打好乡村脱贫攻坚“收官战”

  2020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产业发展是实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关键之策,摆脱贫困奔小康归根到底要靠产业支撑。一是扎实推进剩余贫困人口减贫工作。扎实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高质量运用产业扶贫、金融扶贫、教育扶贫等行之有效的扶贫方式,加快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步伐,确保剩余贫困人口上半年全部实现脱贫。二是巩固扩大精准脱贫成果。加大扶贫公益性岗位开发,强化就业和务工精准帮扶,积极组织贫困户返岗复工,及时做好返贫人口和新发生贫困人口帮扶,最大限度拓宽贫困群众就业渠道。加强对不稳定脱贫人口和边缘人口的动态监测和及时帮扶,全力保障其基本生活,对少数极端困难的贫困户要落实社保兜底政策,实现应保尽保。三是创造性开展产业扶贫。创新完善产业扶贫路径,推广复制全省十大农业产业扶贫典型模式,引导鼓励贫困村贫困户因地制宜,长短结合发展特色产业项目,着力打造“一镇(村)一业(品)”。启动实施2020年产业扶贫、就业扶贫项目,精准有序推动中小微企业复工复产,更好促进上下游产供销大中小企业整体配套协同复工,加快经济社会动态循环。鼓励督促扶贫龙头企业、产业园区、扶贫工厂、扶贫车间全面复工复产,帮助贫困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促进贫困群众稳定增收。引导贫困村集体经济组织健全利益联结分配机制,培育壮大村集体(经营主体)经济,切实增强带贫能力。加大对“三山一滩”易地搬迁后续扶持,抓好后续产业和就业帮扶,确保群众搬得出、稳得住、有就业、能致富。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和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着力向深度贫困地区倾斜,突出产业导向开展分层分类培训。

  (作者单位:河南省发改委产业研究所、河南检察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