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9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郑州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面对国家赋予的历史使命,河南省委省政府牢记嘱托、对标对表,将黄河生态廊道建设作为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的具体举措和“先手棋”,推动黄河生态廊道提质升级,扮靓母亲河,力争在黄河全流域树立起河南标杆。完成这一重要任务,需从加快空间融合、强化资源整合、突出功能聚合、实现目标统合、推进管理联合五个方面持续推进,筑牢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生态屏障,在新时代“黄河大合唱”中谱写更加出彩的河南新篇章。
加快空间融合,形成串点成线、连线成带、水绿城交融新态势。按照整体推进、分段实施的基本原则,充分整合黄河沿线地区的示范工程、示范带和五大片区,形成串点成线、连线成带、水绿城交融的推进态势。一是加快示范带动,建设生态廊道示范工程。实施郑州、开封、洛阳、新乡、三门峡等沿黄城市集生态涵养、田园风光、文化展示、旅游休闲、高效农业等功能于一体的黄河生态廊道示范工程。二是打造复合样板,建设生态廊道示范带。围绕生态保护、高质量发展、文化传承以及支流生态修复治理,串联沿黄地区已有景观、在建工程等重要节点,打造具有景观廊道、文化廊道、机动车道、慢行步道等复合功能的样板。三是启动片区建设,建设生态廊道五大片区。推进三门峡百里黄河生态廊道、小浪底南北岸生态廊道、郑州至开封段百里沿黄生态廊道、黄河新乡段生态廊道、黄河濮阳段生态廊道等五大片区建设,并以此为基础贯通各个黄河生态廊道示范带。
强化资源整合,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推动沿黄地区各类资源的深度整合,把黄河生态廊道建设成为集生态效应、经济效应、社会效应于一体的生态涵养带,形成山清水秀的生态空间、集约高效的生产空间和宜居适度的生活空间。一是推动与自然资源的整合。结合黄河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工作,推动水、植被、湿地等自然资源的整合,统筹谋划黄河生态廊道水资源节约、水生态保护修复、水环境治理和水灾害防治,加强水源涵养林建设,强化湿地保护修复、生物多样性维护,建设黄河沿线湿地公园群。二是推动与文化资源的整合。沿黄地区文物保护单位、非物质文化遗产众多,要依托黄河生态廊道建设,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资源蕴含的时代价值,系统整合始祖文化、河洛文化、仰韶文化、二里头文化、古都文化、功夫文化,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黄河文化旅游带,延续黄河历史文脉。三是推动与产业资源的整合。以黄河生态廊道建设倒逼沿黄地区产业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因地制宜打造特色农业走廊、先进制造业走廊和旅游观光走廊,构建有地域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把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助力沿黄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四是推动与社会资源的整合。通过黄河生态廊道提质升级,加快带动沿黄地区交通、水利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以及生态基础设施的互利共享,拉近沿黄城市之间的时空距离,助推郑汴、郑新和郑焦一体化发展。
突出功能聚合,打造各具特色、错位发展的复合型生态廊道。根据黄河沿线地形地貌、水库岸线、城镇滩区等区域特色,制定黄河生态廊道建设标准,串联黄河河道、滩区、大堤防护林、自然保护地、历史文化景观,打造聚合生态屏障、高效农业、休闲观光、文化弘扬等功能的生态廊道,并明确不同区段的功能定位和发展导向,打造各具特色的复合型生态廊道。一是以生态为底,建设三门峡—济源沿线西部生态涵养段。重点构建以水源涵养、森林植被、湿地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为重点的生态系统,加强黄河防洪工程建设,筑起黄河生态安全屏障。二是以文化为魂,建设洛阳—郑州—开封沿线中部生态休闲段。重点推进黄河文化遗产系统保护,讲好“黄河故事”,打造“中华源·黄河魂”主地标,培育黄河主题的休闲旅游线路和产品,建设黄河文化+慢生活休闲区。三是以农耕为本,建设开封—濮阳东部生态田园段。重点建设标准化农田林网、河堤防护林带和生态林业圈,开发农村田园生态景观、农业生产活动和特色生态农产品,形成完整的生态田园风光带。
实现目标统合,构建黄河生态廊道大生态、大保护、大治理格局。治理黄河,重在保护,要在治理。以深入贯彻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为引领,统筹推进国土绿化提速行动、森林河南生态建设目标,高起点、高标准、高品位谋划生态保护、生态修复和生态治理重大工程,构建黄河生态廊道大生态、大保护、大治理格局。一是推进大生态,深入开展国土绿化提速行动。沿黄地区积极打造防护安全带、生态保护带、滨水景观带、旅游休闲带,努力构筑防风固沙、调节气候的生态屏障。二是加快大保护,重点实施黄河湿地保护修复工程。重点建设郑州黄河湿地公园、三门峡天鹅湖湿地公园,开展千公顷湿地公园群建设试点,规划堤内河道两侧可淹没型湿地公园带、堤外引黄湖泊型湿地公园群,切实保护好黄河湿地资源。三是统筹大治理,着力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和滩区综合治理。严守黄河水资源保护红线,有序推进退耕、还草、还湿。完善黄河水沙调控体系,进一步提高下游防洪安全。按照黄河嫩滩建设生态湿地、二滩发展高效生态农业、高滩移民建镇的治理方案,推动黄河滩区综合治理,实现滩区居民精准脱贫奔向小康。
推进管理联合,建立区域与流域齐抓共管、协调配合的长效机制。加快构建适合黄河流域特点的管理法规体系,强化多部门参与的黄河生态廊道综合管控机制,探索完善符合地方实际的联合管理模式。一是积极推动出台立法。在做好立法调研的基础上,尽快出台《河南省黄河河道管理条例》,为黄河生态廊道建设提供法律保障。二是建立横纵联合的管理机制。横向联系河务局开展联合执法、联合查处,纵向加强省、市、县职能部门三级联动、深入合作,共同打击违法行为。推动各相关部门凝聚思想共识、形成强大合力,实现黄河生态廊道联合执法常态化。三是探索联合治河管河新模式。探索“河长+检察长”依法治河新模式,完善“河长+三长”机制,推进“河长制”纵深发展。加大黄河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做好黄河“清四乱”专项行动并形成长效机制,切实保障黄河生态廊道河畅水清、岸洁景美、人水和谐。
(作者系省社科院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