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旧版

2014中原智库专题七:加快航空港区建设 充分发挥其带动作用

河南省社科联  2016-02-27

  专题七:加快航空港区建设 充分发挥其带动作用

  张占仓:加快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 更好发挥其带动全局的作用

  李政新:对进一步提高郑州航空港实验区带动全局作用的认识

  耿明斋: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如何定位、如何带动

  郭 军:发挥郑州航空港辐射带动作用

  陈爱国:注重郑州航空港区与上海自贸区的联动协同发展

  杨迅周: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内部及与大区域空间组织研究

  陈群胜:发挥郑州航空港带作用应有先进的发展理念、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可持续发展模式

  王海杰:发挥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引领作用的三个问题

  张合林:提升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的几个建议

 

  加快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

  更好发挥其带动全局的作用

  张占仓

  在国务院批复中原经济区规划方案中,提的就是把郑州航空港实验区建设成为中原经济区的核心增长极。所谓核心增长极,就是要通过它的建设与发展,带动我们整个郑州发展,河南发展,中原地区的发展,实现国家中部崛起的战略目标。

  一、临空经济的特征

  临空经济具有几个方面的特征。

  (一)临空经济是速度经济。约翰·卡萨达教授去年在郑州若干次的报告和接受采访的时候都讲到临空经济的特点,第一是速度,第二是速度,第三还是速度。因为它依托的载体是飞机,是当今全世界交通运输方式中速度最快的。所以临空经济要在速度上做文章,也正是因为临空经济拥有这个特征,导致郑州市连续创造了很多郑州速度,河南省也开始在全国创造河南速度。

  (二)临空经济是高效经济。2011年,全球航空运输货运量占全球货运总量1%,但是价值量是全球的36%,1:36就是临空经济最大的特征。我们河南省现在能不能在全国、全球做1:36的东西,即重量是1,价值是36,能否做具有这种特征的中高端产业,是我们下一步临空经济发展有没有希望、有没有可能做大做强的关键。

  (三)临空经济是全球一体化的美妙音乐。全球临空经济发展的版图非常值得我们深思。临空经济就是在全球若干枢纽的支撑下,每一个枢纽承担1234567的不同音符,各个音符密切配合,就能够演奏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美妙乐章。现在,全球临空经济做的比较好的地区,都各具特色。如一提到美国的孟菲斯,大家都知道联邦快递;提到法国的法兰克福,都知道它是全世界的会展中心,提到荷兰的阿姆斯特丹,都知道是全世界500强最集中的地方。

  (四)临空经济是购物的天堂。从机场转化成地方经济发展的引擎,就是1959年在爱尔兰的国际机场建立了自由贸易区,拉动了航空港的综合发展,改变了全世界对机场功能的看法。在航空港有了自由贸易区,促进了高端产品在全球的流动,高端产品在全球的贸易就非常便利。那么,如果郑州航空港能够在自由贸易区建设上获得突破,与自由贸易区直接连接最关键的是金融中心,因为自由贸易,必须有非常发达的金融配套。

  (五)临空经济是爱琴海之旅。所谓是爱琴海之旅,因为临空经济可以使国际旅游变得非常便利,那么国际旅游带来的文化交流、思想交流、信息交流,以及资金交流,将是促使地方财富积累的最佳手段之一。第六,临空经济是中西文化的交流融合。因为有了临空经济,有了人的大量交流,就很容易促进文化交流。

  二、郑州航空港区的战略优势

  从战略角度考虑,郑州航空港区的战略优势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地处中国地理中心的特殊区位优势突出。在“十二五”期间,在北上广之外,国家下决心把郑州机场作为国际航空枢纽建设,这个事情并不萌动于河南,尽管河南过去有很多想法,但是真正的正规方案是北航张宁教授提的。北航为什么提?因为大量数据证明郑州航空资源配置效率非常高。为什么?因为它是中国的地理中心,这才是我们真正的优势所在。实际上我们看一看全球地图,我们不仅是中国的地理中心,也是亚洲的地理中心。因为是地理中心,所以从郑州机场到国内各主要经济区之间的距离非常便利。

  (二)郑州机场地面与空域条件优越。因为地面和空域条件优越,我们郑州机场现在已经规划了四条跑道,国家批准了四条跑道,还有备用的第五条跑道。在全球范围内,地面和空域能规划建设五条跑道的机场很少。就空中条件看,我们1.5小时航程之内覆盖中国三分之二的主要城市和五分之三的人口,12小时之内航程覆盖亚洲、欧洲、北美洲主要城市,具备发展航空运输的独特优势。其实,这就是当初北航张宁教授把郑州推荐给国家民航局的最主要的依据。

  (三)中原经济区产业发展与支撑作用潜力巨大。中原经济区是国务院批准的国家级重要经济区之一。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中原经济区内需增长速度非常快,已经显示出中西部地区的发展优势。像上海、广东、江苏等原来是进出口拉动作用非常强的地方,近几年进出口增长速度非常有限,但是我们这几年的进出口增长速度非常快。因为中西部地区是投资、进出口、内需三驾马车共同拉着走,所以增长得更加健康。另外,按照规划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要高起点建设“绿色智慧航空都市”。航空都市对中国来说是个新概念,绿色智慧也是个新话题,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现在港区的规划中专门有一章,就是智能低碳规划,这在过去的城市规划里面是没有的。这是最新的发展要求,是城市建设的最新理念,是我们适应未来高级信息化的重大需求。

  (四)面临中国经济升级发展的历史机遇。自从国家提出经济升级发展战略思想之后,不断推出重大举措。首先,我们由制造业大国向以高端制造为标志的制造业强国迈进,我们郑州航空港区做的制造业都是高端制造业,刚好赶上了国家高端制造业发展的节拍。另外,我们由工业大国向服务业大国迈进,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的建设把国际物流、国际金融、自由贸易等放在突出地位,这都是国家现在积极推动发展的重点,非常有利于我们这些产业快速成长。

  三、郑州航空港区的建设进展情况

  经过多次调研分析,郑州航空港区建设进展比较顺利。

  (一)郑州航空港区快速发展的势头已经形成。反映区域发展的一系列数据连续三年增长速度都非常快。更为可贵的是我们和全国相比,像进出口额增长速度,去年河南15.9%,郑州市19.7%,航空港区是27.9%,这些指标和全国相比,增长非常快。郑州航空港区已经成为河南省经济增长最快的区域,是带动河南省高端产业发展的引擎。

  (二)国际航空枢纽建设突飞猛进。目前已经开通了143条航线,现在机场二期工程,包括换乘中心建设,进展顺利。特别是综合换乘中心建设引人注目,和阿姆斯特丹机场类似。

  (三)产业发展成就显著。郑州机场客货运输量连续三年增长速度都在全国排第一,在2013年高速增长的同时,2014年发展势头更好,有望突破35万吨。

  (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全面铺开。按照规划,今年全面开始建设实验区的基础设施,第一季度基础设施投已超过200亿元。按照高标准要求,打好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对未来发展影响巨大。

  (五)招商引资进展顺利。过去是按几十亿招商,后来开始按几百亿招商,从去年开始按上千亿招商,就是这么个数量级在迅速攀升。

  (六)国际营商环境建设初见成效。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现在是一个客货吞吐量高速增长的机场和全面建设的大工地,未来是一个中国领先的航空大都市和在国际上有影响的临空产业集群。

  四、郑州航空港区带动全局的作用

  从进展情况看,带动全局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在深化改革方面带动全局。目前这415平方公里是典型的“小政府大服务”,管理机构很小,管委会的办公楼很小,但是管理的事非常大。它在社会体制改革方面,因为没有原来的包袱,完成可以按新的机制运行,在生态文明体制机制改革建设方面,现在是全新的规划,可以把生态环境放到很高的位置。在其他方面没有原来旧的东西约束,所以可以完全按新的体制机制运行。

  (二)在四化同步发展方面的带动作用。从北京、天津、上海、深圳等地运行情况看,过去建超级计算机不赚钱,但是2013年全国很多超级计算机多数不仅赚钱,而且很赚钱,因为社会需求上来了。我们现在非常迫切需要在郑州航空港区建超级计算机基地。在新型城镇化方面,国家提出的绿色发展、低碳发展、科学发展,在新的刚刚批准的规划方面就是这样做的。在新型工业化方面,我们坚持临空经济的特色,围绕高端制造业打造临空经济集群,突出抓好智能手机等重点产业,这些产业都是未来中国工业高端化、中国制造业高端化最需要的。在农业现代化方面,我们完全可以在城乡一体化方面,在现有415平方公里之内,统筹解决22万农民顺利融入城市问题。

  (三)在“一个载体四个体系”建设方面的带动作用。现在全省产业聚集区建设与发展基础很好,方向很好。下一步,要在郑州航空港综合实验区集中力量建设好临空产业集群,形成特色鲜明的临空产业集聚区。其中,在现代产业体系方面,包括航空核心产业,航空偏好产业,航空关联产业,新的概念性规划都做了很系统的安排。在引进国外高端创新资源,特别是中青年创新人才资源和临空领域的研发机构,同时建设与当地产业发展相适应的科技创新体系方面,我们完全可以走的路子更加高端化。在以现代航空都市为基本方向,规划建设具有国际影响、产业特色鲜明的绿色智能航空大都市,形成人居环境优良的现代化都市区,带动引领新型城镇化。

  (四)在打造“四个河南”方面的带动作用。首先我们经济发展速度非常快,在打造富强河南方面,充分发挥中原经济区核心增长极的作用。以践行社会核心价值观为载体,带动文明河南建设。以人居环境优美为方向,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探索带动美丽河南建设。以社会管理创新为抓手,探索带动平安河南建设。因为没有原有体制机制的约束,完全可以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的精神和要求来部署。

  (五)在经济升级发展方面的带动作用。因为航空实验区做的都是高端制造业,非常符合省委省政府工业做强的要求。用大枢纽带动大物流,用大物流带动大产业,全国八大机场中间,我们是唯一把物流放在第一位的机场,非常符合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把服务业做大的要求。另外,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按照李克强总理的部署,加快郑州航空港自由贸易区筹建推进速度,如果在2014年全国第一批自贸区拓展的过程中,我们能够获得突破的话,自贸区带来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将为我们搭建国际化很好的平台,促进自由贸易以及国际金融业发展。

  (六)在国际航空枢纽资源充分利用和全省机场资源整合方面的带动作用。郑州机场现在也出现了飞机到了之后在天上落不下来等机位的情况,实际上离我们很近,像洛阳机场、南阳机场天天吃不饱。所以现在客运和货运方面,怎么整合全省机场资源,成为一个急迫问题。比如三星手机在西安制造,能否考虑从洛阳机场出境呢?另外,微软公司10万吨的货从郑州走,如果我们把综合效益算一算,能不能从南阳机场出境呢?现在河南省面临非常尴尬的现状是:郑州机场非常火爆,南阳机场、洛阳机场等比较冷清,我们完全有能力把这些资源整合起来,充分利用。

  五、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面临的难题和解决建议

  (一)是国家政策支持问题,郑州是全国批准的第一个临空经济先行区。实际上到现在,我们国内人把临空经济的概念都说不清,因为这是一个新问题。所以,不管是对中国来说,对河南省来说,发展临空经济都是崭新的话题。国内学术界在1995年之前,研究临空经济的论文是零。在发展临空经济方面,国家需要拿什么样的政策支持?实际上现在中央不知道,河南省也不知道,郑州航空港区更不知道,我们在座的也不知道。国外做的时间比较长,我们需要投入专门的人力物力看看发达国家怎么干的,我们有什么可借鉴的,确实需要尽快开展专题研究。

  (二)是关于行政区划调整问题。上次我们去调研的时候,现场说的很清楚,因为现在415平方公里覆盖的新郑、中牟、尉氏三个县,现在法律上任何事情都有个原则,只要涉及法律问题,都得通过属地化上报,走程序等等,这和我们速度经济发展是相悖的。因为这个区域现在只涉及到县、乡等行政级别较低的行政区划的调整问题,我们需要迅速形成共识,申请国务院调整行政区划。这个难度估计不大,但是这中间要兼顾原有行政区的既得利益。

  (三)是土地指标保障问题,现在虽然国务院批了415平方公里,但是真正涉及到整体建设问题,有一个建设用地指标报批问题。因为河南省过去是18个地市形成的土地指标制度,现在突然冒出来这么大一个大块,把郑州市的指标调给你也不够用。所以针对这种情况,如何形成新的土地指标供应机制,需要郑州市、河南省和国家国土资源部门在充分沟通的基础上,拿出切合实际的能够保障我们高速建设需要的具体方法。

  (四)是关于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与全省其它地市发展内在关系科学衔接问题。在2014年省政府工作报告上,谢伏瞻省长把2014年十项工作第一项,安排的就是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其它地市反映,我们也很想和它联系,但是靠什么跟它联系呢?所以我们希望在体制和机制方面进行调整,希望通过制度安排,解决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为全省、为中原地区服务的问题。

  通过前面这些分析,我们认为有三个结论:

  第一,发展临空经济是国家的需要。这一点我们河南省必须形成共识。国家经济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我们在很多经济领域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是临空经济这种依靠国际航空枢纽发展的最新的经济业态,在中国是个很新鲜的事儿,在郑州建设国内最大的航空经济综合实验区,探索发展临空经济的路子和经验,首先是国家的需要,也确实是国家先提出来这个思路的。所以,如果我们站在这个角度讲,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要有更加强烈的紧迫感和责任感,要更加勇于创新,更加注意和国际航空枢纽运行的相关规则和程序接轨。建议航空港管理委员会的骨干人员,每一年都要拿出时间到全世界重要的航空枢纽区走一走、看一看,开阔视野,更新知识,否则我们是完不成国家探索临空经济发展经验重任的。

  第二,发展临空经济大有可为。从我们发展实际看,国家批准在北上广之后,下决心在郑州建设综合性实验区的战略决策具有超前性、战略性和全局性,已经并将继续对中西部地区培育当地发展新优势、架设与国际市场联通的桥梁发挥积极的作用。正像20世纪初期,在郑州开建铁路枢纽,并逐步成为亚洲最大的枢纽。那么,临空经济这种新的业态在中国出现之后,郑州仍然是凭它的中国地理中心的优势,现在已经站到了国家发展临空经济最前沿。相信,我们路子如果走得科学的话,会在临空经济发展方面成为中国最大的产业基地和中国国际航空枢纽建设方面最有特色的代表之一。

  第三,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与发展对河南省全局的带动作用显著。所以,航空港建设对郑州和河南省发展临空经济影响巨大,郑州因为有了这个航空枢纽,所以创造出了很多郑州速度。过去以农村、农业著称的河南,现在成为全世界最大的智能手机生产基地之一,这是一个区域进步的标志,它的历史意义和发展意义都很大。这些郑州速度的背后,是当地投资环境的改善,是国际营商环境的优化,是政府管理效率的提高,是中原发展优势的彰显。如果在个问题上全省上下能够形成共识,而且发挥我们中原人不怕吃苦、勇于创新、真心为民的愚公移山精神、红旗渠精神、焦裕禄精神,迅速转化为我们改善发展环境与提高管理效率的实际行动,争创一个又一个河南速度的话,在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实践的带领下,省委省政府集中全省人民的意志提出的中原崛起、河南振兴、富民强省的战略目标就一定能够顺利实现。

  (作者系省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

 

  对进一步提高郑州航空港实验区带动全局作用的认识

  李政新

  从战略角度看,目前对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地位作用的认识还是很不到位的。当年人们对京广、陇海铁路在郑交汇的认识,以及对郑州市、河南省带来冲击的认识也是随着时间不断深化,后来不仅郑州被称为火车拉来的城市,而且由于郑州铁路枢纽建设,相当程度改变了上世纪的全国经济地理格局。对河南这样一个内陆欠发达人口大省,在工业化、城镇化基本任务还没有完成的情况下,全球第三产业革命的到来,迫切要求一方面加快工业化进程,一方面改造原有经济结构,打造新的现代产业体系和现代城镇体系,在这样的背景下,郑州航空港经济区建设所带来的市场机会、要素聚集、产业再造、观念蜕变及区域空间结构演化等,不是我们今天所能完全预料到的,有关认识和研究深化都需要假以时日。今后航空港遇到的各种问题和困难,可能不仅仅局限于类似于土地指标够不够、工程速度快不快、规划区行政整合等等现实问题,当然这些很重要,任务也繁重。但最重要的,是我们这些建设者、领导者、谋划者会不会在航空港发展进程中出现思想观念、趋势把握和实施策略方面的问题,如果这方面问题出现了偏差,不仅建设目标难以实现,甚至有可能功亏一篑。《航空大都市》这本书中不仅描述了航空港经济的美好事例,也描述了若干失败案例。从以下三个角度来诠释本人的初步认识。

  一、建设一个什么样产业形态的航空港经济实验区

  有人说,航空港现在的产业形态就很好呀,有一个世界500强的龙头企业富士康,年手机出货量占全球约1/10,郑州综合保税区的进出口总额居全国第2位,仅次于昆山。我提出的问题是,成绩是很大,但郑州航空港现在的业态还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现代产业形态,同时也不是一个有核心竞争力的业态。虽然产量产值不小,进出口总额全国第2,但加工贸易的盈余部分是不是处于相应水平,是不是也在全国排第2,单位进出口的增值水平究竟高不高。谢省长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打造现代产业体系,特别强调要有高技术,高加工度特征,我个人认为还应加上高附加值这项,目前航空港区产业形态远达不到高技术、高加工度、高附加值以及智能化、信息化特征的要求。应该看到,现在的航空港主要产业是属于所谓“微笑曲线”底部的产业,依靠的是经过几天简单培训就能上岗的多少万计低素质人力资源支撑,而不是在“微笑曲线”的两端和拐点。这种产业形态和结构层次难以具备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性,必须尽快提升。因为只有打造的高盈利产业,才能吸引高级要素的集聚。像富士康的到来,其作用不仅在于对区域经济增长做了多大贡献,主要在于有一套利用航空港、驾驭互联网并在全球范围及时获取信息、汇聚要素、组织生产的综合能力,即航空港经济或临空产业中极为重要的环节——及时反应、及时生产和及时送达问题,这点非常值得学习。航空港经济在中国是一个新的区域发展形态,只是初见端倪,郑州航空港仍处于拉架子、铺摊子、探路子的阶段,我们不能只在产业载体构建方面下工夫,更要在产业主体培育、产业结构提升、产业体系演进和产业模式运作方面下工夫,下一步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的确很多。

  二、航空港经济区要构建一个什么样的社会形态

  十八届三中全会把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确定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现在的航空港区面临社会发展问题的关键点,是如何在原分属几个郊县的区域整合在一块,尽快实现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如果没有高层次、高效率并与现代产业相适应的社会结构,航空港实验区的建设目标可能实现不了。航空港区的规划面积超过一个大城市,管辖区域原有的社会形态基本以农区特征为主,有点工业也属于初级的、起步阶段的,一下子进入到航空经济时代,社会矛盾冲突和结构再造是不可避免的,任务之繁重复杂一点不必产业发展任务小,必须高度重视,超前谋划。比如,美国的底特律那样的城市之所以有现在的衰落,除了产业结构缺陷及转型升级不灵敏外,还有一个突出问题就是这个城市的社会结构缺陷和社会管理落后。国内也有像鄂尔多斯那种短期经历兴衰的城市,也是产业结构缺陷和社会发展滞后双重原因造成的,过度投机和资源挥霍倾向导致社会心理的失衡,这个城市很快从高峰跌下来。将来的郑州航空港实验区将是一个有人流大进大出的新的社会区域,有不同来源的人以及当地居民都在这个地方实行角色转换。在这个过程中,与空港经济相辅相成的社会体系构建必须做好,而且应当在中原经济区发挥示范作用。目前,需要考虑这样一些问题:未来空港区的基本社会形态应该是什么样,人际社会网络关系应该怎么处理,应构建一个什么样的人文取向,建立什么样的价值规范,人力资源结构该是什么样,职业流动和选择模式该是什么样,怎么样能够把全国、全世界最有创造力的人吸引到这个地方来,应该有什么样的社会组织单元和管理模式,如何发展教育,如何构建社保福利制度,如何激发社会活力,如何创新和积累社会资本并实现良性循环,等等。现在这些还都是缺失和空白。

  三、怎么发挥好郑州航空港实验区带动全局的作用

  这个问题分两个方面,一方面要搞好航空港经济实验区自身的建设和发展,发挥好引领、标杆和示范作用;另一方面必须牢固树立全省一盘棋的思想,从全局角度推进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各项工作。现在有些地市的同志没有树立好航空港经济区与地方发展息息相关的观念。比如,开封、许昌,离航空港实验区这么近,开封有那么好的人文资源和城市积淀,许昌的外向型经济、民营经济发展的很有特色、很有活力,而且开封、许昌都有军用机场可以转型使用,所以一开始搞郑州航空港区规划就应该就把开封、许昌统筹考虑进去,在汴港、许港之间建立最便捷、最有效、最具产业关联扩散的通道,并围绕这些港城通道加大轻轨等基础设施建设,实施生产力合理布局,带动航空制造、航空偏好和关联产业发展,这些都是新的经济增长点。从空区域间结构看,以航空港实验区为中心,开封、许昌和郑州市区实际上就是一个真正区域金三角,可能就是21世纪河南产业发展和未来城市体系的中心。出现这样的情况不仅是认识的问题,还有一个行动主体的选择问题。现在仅仅突出了航空港区自身这一个主体,实际上不利于调动全省各个地方的积极性。任何一个经济活动都有它的边界,存在规模经济,也存在规模不经济,存在范围经济,也存在范围不经济。同时,社会管理也有它的边界。航空港区的规划做得很宏伟,但也有问题,经济社会边界过大,有过多的功能重叠,在空间上也存在一定的摊大饼倾向。比如,完全可以把航空港实验区部分产业功能、部分加工贸易功能、部分社会功能、部分人流物流功能以及部分生态建设功能分散到省内其他地方去。能不能综合考虑统筹布局,加大洛阳机场临空服务基础建设,甚至可以考虑围绕洛阳机场建立郑州保税区的洛阳分仓区,刺激洛阳制造业振兴。类似选择也可以适用于鹤壁、济源等富士康设厂的地区。这样,有利于形成区域发展竞合格局,有利于大大降低不同行政主体之间的博弈成本。总之,发挥好郑州航空港区带动全局的作用,很多事情完全可以通过突出核心功能、合理分工分治、递次接续推进、减少掣肘浪费的明智策略来解决。

  (作者系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如何定位、如何带动

  耿明斋

  一、明确转型发动机定位,打造高端公共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且实现共享

  就河南来讲,当前面临的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经济结构转型的压力越来越大,危机爆发前我们高速增长,危机爆发以后我们持续的低迷,我们的增长率低于全国绝大多数省份,根本原因是经济结构不优。要走出发展的低谷,必须实现产业结构的高端化,提升先进制造业、高端服务业在整个经济结构当中所占的比重。航空港区要实现带动河南经济结构向高端转型的一个功能。这个角度来定位,郑州航空港区应该是整个河南省乃至中原经济区向高端转型的发动机。要实现这个定位,它必须要做两件事,或者说要实现两种功能:一是要打造高端的公共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平台;二是要使高端公共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平台能够让更广的地区范围内来共享,让全省共享,让中原经济区来共享。现代的、高端的、高层次的产业需要高端的公共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来支撑,这样才能够快速的降低社会成本,促进产业的空间聚集。航空经济综合实验区从放在中原崛起这个战略高度来讲,它必须要承担的角色,要赋予的功能。

  最初谋划的航空港区不是415、而是2300多平方公里,是什么概念?就是郑汴新区的概念,实际上我们的根还是从怎么样做大郑州,打造一级两圈三层城镇支撑体系,从这个角度来设计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的,后来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把圈圈小了,但航空港经济综合试验区规划的着眼点,还是要考虑与郑汴新区的对接。这样一来,我们研究这个如何带动,首先要考虑如何把它的服务功能做出来,从带动这个角度来讲,如何使得这些高端的基础设施和高端的公共服务功能在更大的范围内来共享,当然这个共享一定不是一下子来完成的,在空间上一定是有一个由核心向周边逐渐的扩散的过程,也就是核心区离它最近的先共享,然后再往外扩散共享,然后再往外,越是核心的地方共享的程度越高。

  二、做好五件大事,实现对全域经济的带动

  (一)抓紧启动大郑州都市区,或者是郑汴都市区的规划建设。从去年5月份以来,我省谋划新型城镇化建设,出台了指导意见,正好跟国家谋划重合起来。要把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放在大郑汴都市区的格局里面来考虑。在郑汴新区的基础上,如果可能的话,把许昌也包含进去,至少先把郑汴新区这块做起来。

  (二)加快通道建设。要实现共享,就得有通道,不是光考虑区内,现在这个通道建设,还是从机场到郑州这个角度,应该从开封那个地方斜着来一个轨道交通系统,来一个像郑开大道那样的快速交通系统,大概就三四十公里的距离,这样就使得郑州、开封和机场形成一个铁三角的格局,那样发展的空间就开展起来了。

  (三)把开封机场民用化。现在,郑州机场忙得不得了,洛阳和南阳闲得不得了,这是很正常的。近期临时的办法,可能怎么去用洛阳的机场,但是根本解决问题的办法是把开封的机场民用化,作为郑州机场的备用机场。这样一个大的都市区,就不只一个机场,你看国外的大都市区都是两三个机场,有的四个机场,北京、上海也是两个机场。

  (四)做好产业布局规划。我们在全省域的范围内,至少在郑汴新区这个范围内做产业布局的规划,按照垂直分工体系,做产业的空间布局,我们河南这个转型,困难是一个东西这儿也有,那儿也有,至少在个区域范围内应该划几块,你所有往这儿来的,比如说纺织业都到这儿,电子到那个地方,这样我们内部好协调。

  (五)加快公共服务体系高端化的发展。所谓公共服务城市就是公共服务体系的问题,高端的教育,高端的医疗,高端的体育设施,建一个足球俱乐部、篮球俱乐部都在这儿,体育产业就发展起来了,你的艺术中心再建两个,我觉得这几件事儿做起来,共享的功能,带动的功能就有了。共享要从核心地方启动。

  (作者系河南大学中原经济研究院院长、教授)

 

  发挥郑州航空港辐射带动作用

  郭 军

  省委书记郭庚茂最近在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调研时指出,“河南最大的优势是区位和交通,打造现代综合交通枢纽,并以此形成物流中心,这是河南今后发展的关键,发展的命脉。”并认为“打造现代综合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我们一定要把航空枢纽建设的重点放在货运国际枢纽上,一方面解决和推进河南在更高层次上的对外开放、参与国际循环的问题;一方面“打造现代综合交通枢纽,要以国际航空货运枢纽为核心,机、公、铁三网联合,形成竞争优势。”“以国际航空货运枢纽为核心,通过机、公、铁三网联合,配套集疏,形成成本优势”。从而指明了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的重心和定位,同时,也揭示了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事关全省大局、对整个河南经济社会的带动性作用和意义。

  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的建设,使河南的区位和交通优势发展到了一个高峰期,在国家新一轮的发展中保持了一个良好的态势,特别是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带动影响及其效应,是难以估量的。因此,省委省政府不仅把建设实验区作为全省的一号工程,而且要求全省各地都要在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过程中,按照郭庚茂同志“建设大枢纽、发展大物流、培育大产业、塑造大都市”的总体思路,打好“大招商、大建设、大提升”三大战役,从思想上高度重视,从实践上开拓进取。

  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对全省的影响,既有带动性,也有互动性。带动性表明的是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的意义不在于它本身的建设,而是他对全省的带动性、示范性;互动性是说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的影响是客观的,各地区、地方政府和企业有没有受动性、能动性、涌动性,从而主动融入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以便在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特别是逐步形成的现代综合交通枢纽、国际航空货运枢纽、航空物流产业发展中梳理出自己的站位,顺应大趋势,切入高起点,提升自己的产业级次。

  应该指出的是,我们对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的认识是逐步深化的。以笔者之见,置身于“家门口的”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对我省的各类物流产业园区、物流企业,包括市县正在建设中的176个商务中心区、特色商业区建设,都会产生出一种正能量的影响。现在的问题是,一定要抓住这个机遇,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转变思路,尤其是与航空货运、物流产业相关的部门、行业、企业,以及各地政府,都应积极的以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为坐标,超脱出原有的小流域、小物流、小规模、小“富足”局限,链接、融入航空物流产业链,接续、中转进入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经营航空物流、郑欧班列运营业务。一是发挥各自地理、资本、载体优势,做足做好物流产业大文章;二是积极、主动、创造性地利用和延伸现有经营渠道,开发、承接更多航空物流业务;三是加快自身物流运营设施更新改造,顺应航空物流产业发展需求,争做航空物流产业链环上的重要节点,迈进现代物流服务业方阵行列,为建设高成长服务业大省作贡献。

  各地政府应进一步认识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以及航空物流产业发展的大势、气势、态势,研讨并拟定相应规划,分类指导,全面部署,把谋划本地区发展与省委省政府的战略指向结合起来,以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以及航空物流产业发展带动本地区的发展,以本地区的发展支持、助推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以及航空物流产业发展。

  一是以航空物流产业为导向,全面整合、重组、提升我省物流产业。我省目前无论是已经形成的物流园区、还是物流企业,总体上说,存在着规模和营运能力小,运载设施落后,辐射地域狭窄,范围品种有限,经营管理混乱,量本利倒置,等突出问题,大型的、现代的、与国际物流接轨的几乎没有,实际上长期处于小生产、小农经济的状态,和整个河南经济、特别是和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三个大省”建设极不适应。因此,在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以及航空物流产业快速发展之际,必须抓住机遇,改善这一落后被动现状,以航空物流产业为导向,全面整合、重组、提升我省物流产业,使物流产业在河南振兴、中原崛起、富民强省进程中发挥出更大的产业优势和骨干作用。

  二是以航空物流、跨境电子商务产业为导向,提升市县(区)商业、商务服务产业内容层级。这两年,我省在推进以产业集聚区建设的“一个载体三个体系”过程的同时,相继建设了176个商务中心区和特色商业区,这对于改善城市商业、商务流通结构,提升商业和商务运营效益,建设服务业大省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随着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以及航空物流产业发展,为商务中心区、特色商业区建设的规划、深化,提供了崭新的发展条件,有可能使商务中心区、特色商业区依据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以及航空物流产业发展,放大、延伸原有功能定位和地域局限,积极围绕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以及航空物流产业、跨境贸易电子商务发展做相应文章,吸引、承受更多、更远、更大、更高级的商务服务业务内容,活跃、拉动和提升县域商业、商务服务业经济上台阶,上水平。

  三是以航空物流产业为导向,促进路桥工程企业转型升级,开辟路域经济新的增长极。以航空物流产业带动我省路域经济,也是各地政府、各相关企业应予以关注和探讨的。路域经济主要是以航空、铁路、公路、水路、管道等形成的带有行业特点,由行业企业自身自主开发、自主经营的、以路为载体的相应经济活动。我省的路域网络和通行能力在全国位居前列,但是,路域经济的创造者及其对路域经济资源的开发利用则显得被动无力。随着航空物流的兴起,必将改变人们的路域经济思维,去探讨路域经济体(路桥工程公司等)的转型和利用已有的路域经济资源,探寻新的经济增长点。路域经济从微观企业看,是根据国家路网建设规划,又好又快的形成优异的通行能力,获得应有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从宏观社会看,是转变观念,既要成路,更要使路网充分负荷,发挥好路域的边际经济效益和溢出效益。也就是说,要不断的增强和提升修路的价值和使用价值;既要注意修好路,也要注意用好路,让每一条路都能够使上排场,并研讨如何切入和链接相关产业经营,包括组建自己的物流企业,从而打通交通与运输、修路与用路、路网与物流的关系,认真研究如何利用路的优势、产业的潜力与航空物流产业对接,走路域经济与物流经济互动发展的路子,创造路域经济新的增长极。

  (作者系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河南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注重郑州航空港区与上海自贸区的联动协同发展

  陈爱国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以开放促改革,加快自由贸易区建设,扩大内陆沿边开放,这为河南加快内陆开放提供了政策支持。而把郑州航空港与上海自由贸易区加以联系,注重二者的联动协同发展,则是加快中原内陆开放高地建设步伐的有效途径。

  一、建立自贸区是推动中国改革和加快内陆开放的新动力

  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是被誉为“2.0版特区”的第一个国家级自由贸易试验区,将要带动中国下一30年的改革开放建设。自2013年9月29日挂牌成立以来,上海自由贸易区的开放程度令各界关注;其发展迅速,世人为之瞩目,成为我国新一轮改革开放的排头兵。

  自由贸易试验区顺应全球经贸发展新趋势,大幅提升了投资自由度,利于有效开发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从而成为撬动未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支点。中国自贸区的建设是不断扩大的,全国将批复18个自贸区,成熟一个、推广一个、建立一个,逐渐使上海自贸区的经验成为推动整个中国改革,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和杠杆。于是,国内出现了申报自由贸易区的热潮。据悉,根据条件适合的程度,中央政府近期将要批准粵港澳自贸区、天津滨海自贸区、舟山群岛自贸区,进而进一步激活全国的改革开放大局。

  二、郑州航空港区与上海自贸区联动协同发展有助于中原自由贸易区申报

  自由贸易区是推动中国改革的新动力,也是加快内陆开放高地建设的重要驱动力。河南要抓住这个机遇来发展郑州航空港区,并且在时机成熟时经过国家批准使之升格为自由贸易区,使其在新一轮改革开放中发挥重要作用。因为把港区发展成自贸区,河南在发展上就会与东部沿海地区同步,同时可以更好地发挥郑州航空港的作用。河南申报自由贸易区具有现实基础和一定优势,郑州航空港区、综合保税区、全国商贸物流中心地位,中部核心区域优越的地理位置等,都有助于我们经过努力,申报成功自由贸易区。

  郑州航空港区作为国家战略层面的综合试验区,是新形势下河南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建设内陆开放高地的重要抓手,其建设对促进中原经济区发展具有全局性、战略性意义。而郑州航空港建设与上海自由贸易区有效对接,联动协同发展,有利于郑州航空港建设,更利于把郑州航空港打造成中部自由贸易港区。商务部部长高虎城曾表示,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发展自由贸易园(港)区。可以相信,郑州航空港区与上海自贸区联动协同发展,将会推动郑州航空港区建设,有利于发挥郑州航空港作用范围的扩大,也必将为郑州航空港区成为自由贸易区探索途径、提供方法,积累经验,加速达成。

  三、二者联动协同发展的“三个抓手”

  注重郑州航空港区与上海自贸区的联动协同发展,必须抓好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加强航空港的实力建设。郑州航空港与以往相比发展迅速,在全国来说受人瞩目。但是与北京上海广东等地的航空港比较起来还是有距离的。在举省之力建设郑州航空港软硬件的同时,应该重视目前河南乃至中原经济区范围之内航空资源的综合利用。譬如,对洛阳、南阳、信阳、安阳、濮阳、商丘、许昌等地航空资源进行协调整合,适度补缺,合理分工,形成合力,必将快速增强郑州航空港区实力,扩大郑州航空港的覆盖面与影响度。

  二是比照上海自贸区的发展路径,明确郑州航空港向自由贸易区转型的路线和流程。要通过研究上海自由贸易区发展经验,充分利用国家赋予航空港区先行先试政策,创新管理体制机制,建立与国际接轨的新规范和制度,“优势整合”郑州航空港、新郑保税区、郑汴新区、郑东新区、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等优势资源,充分借助地理与空港陆港优势、交通联运优势、保税区通关便利优势、跨境贸易电子商务平台“特区”优势,促进各种适于自由贸易区申报资源要素向郑州集结,探索建立具有区域性特点的自贸园区,比照实行区域性自贸区某些政策,为向国家有关部门提出申报“郑州自贸区”总体方案和获得批准打下基础。

  三是加强内陆开放人才高地建设,促进优势人才资源集聚集中,加强对航空港和自由贸易区建设开展相关研究,促进郑州航空港建设,使郑州航空港区成为中国中部新增长极,这必将为郑州自贸区申报打下良好基础。

  (作者系河南财政高等专科学校工商管理系主任、教授)

 

  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内部及与大区域空间组织研究

  杨讯周

  空间组织思想发端于功能区域及其相互依赖性,它是指某一尺度的社会—空间系统经由自然以及社会过程的共同作用,其内部功能日趋分化的各组成要素间进行分工与协作从而推动系统自发地有序演化,并在外力干扰下组织起来的方式。空间组织与空间结构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空间组织可以同时指代空间(组织)结构和空间(组织)过程。空间结构是静态的,是空间过程的地理表征;空间过程是动态的,是空间结构的形成过程。

  一、实验区内部的空间组织

  顺应我国地方政府机构改革的大趋势,借鉴其他地区大部制改革、减少行政层次或街区整合等改革的经验,特别是在实验区内部的空间组织中如何实现经济功能区和行政功能区的职能分解与协同配合进行积极探索,可以以行政功能区为主,也可以经济功能区为主,或行政功能区与经济功能区并重,或行政功能区与经济功能区放在不同的管理层次。

  二、与郑州主城区的空间组织

  港区位于郑州主城区东南部,空间上相对独立。作为功能区而言,距离偏远;作为卫星城而言,距离又偏近。与主城区的关系,科学路径应是:功能区—综合新区—卫星城—独立增长核—增长带动极核。从功能与规模上看,愈来综合性愈强,规模愈大;从与郑州主城区关系看,前期主要依靠主城区,中期独立性增强,后期在全市乃至中原经济区将发挥龙头带动作用。

  三、与郑汴许及郑许洛等增长三角的空间组织

  增长三角一般是由3个(或更多)在地理位置上相近、生产要素上具有互补优势的国家或地区构成的跨国或跨地区的经济合作开发区,区内国家或地区通过开展投资、贸易和技术转让,在互利基础上进行合作,达到共同发展的目的。增长三角只有具备经济上的互补性、地理上的近邻性、一体化的基础设施、政府间相互协调的可能性以及区域的可扩展性(即腹地支持度)等前提条件,并有区位指向(指特定经济活动在选择区位时所表现出的尽量趋近于特定区位的趋向)、扩散机制(指部分经济活动和要素在地理空间上的分散趋向与过程)、空间近邻效应、经济社会组织的协调与推动等动力机制发挥作用时才能够形成和发展。

  郑州与洛阳、开封、新乡、许昌、焦作等毗邻城市合作,可以形成多个增长三角,其中对港区发展比较重要的是郑汴许及郑许洛。对这些增长三角的形成和发展,要多方面促进和强化相互间的联系,特别是交通联系和产业分工协作,主要通过城市群和产业集群的“两群化”整合模式,实现在竞争合作基础上的规模效应和一体化发展。郑汴许增长三角形成与发展的主要抓手可以考虑郑州航空港区与许昌新区(许长推进区)的捆绑发展,郑许洛增长三角可考虑郑州、洛阳和上街三个机场的分工合作。

  四、与中原经济区的空间组织

  河南位居我国中部,是我国传统的农业大省和工业大省,但其产业处于产业链的末端,产品附加值低,缺乏引领产业升级的龙头。郑州航空经济实验区就是依托航空枢纽来发展与其密切相关的航空运输业、航空关联性产业、航空服务业,促进中原经济区新型经济形态的产生。这些新的产业形态通过延伸面向周边区域的产业和服务链,推动与郑州中心城区、郑汴新区等联动发展,以附加值产品和服务并参与国际市场分工为特征,吸引航空运输业、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而形成的航空经济形态,将成为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促进跨越式发展的“新引擎”。同时还可以弥补河南不沿边、不沿海的区位短板,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高水平地承接国内产业转移,加速融入全球产业链和产业分工体系,吸引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在我们实验区集聚,形成中原经济区和内陆地区的开放新高地。

  五、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空间组织

  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作为国际航空物流中心和我国内陆地区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的战略地位,要求实验区积极参与世界产业分工,成为我国中西部地区对外开放发展的平台和载体。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东边牵着亚太经济圈,西边系着发达的欧洲经济圈,被认为是“世界上最长、最具有发展潜力的经济大走廊”。河南作为华夏文明和中华民族的发祥地,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是古丝绸之路的起始点之一。从现实条件看,河南是我国人口大省、经济大省、新兴工业大省,人口和经济总量均是丝绸之路沿线西北五省之和,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的战略地位十分重要。郑州航空港的建设为河南省开通了一条当代空中丝绸之路,以国际航空货运枢纽为核心参与国际大循环,有利于加强河南与世界的人流、信息流、物流,有利于吸引世界高端制造业、现代服务业落户河南,引领中原经济区产业升级发展,将大幅提高河南参与国际经济竞争的能力。因此,在“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进程中,河南要充分发挥航空经济实验区的区位优势、交通优势以及“丝路”供应链的东方中心和价值链的高端基地的潜在优势,充分发掘潜力,在更广阔的领域,更大的空间,释放更大的效应,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闪光点,经济增长极,交通物流凝聚核。

  (作者系省科学院地理研究所研究员)

 

  发挥郑州航空港带作用应有先进的发展理念、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可持续发展模式

  陈群胜

  要发挥好带动全局的作用,需要有先进的发展理念,强大的经济实力和模式被广泛认同。不具备这样的三要素,这个带动作用是不能很好发挥的。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承载着探索河南发展新模式的历史新使命,要构建有竞争力的发展软硬环境,努力形成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在这个探索过程中,我认为有三点需要关注:

  一、要注重文化的力量

  目前,在发展观念、体制机制、管理等方面出现的问题,产生的根源还是在于文化。中原文化博大精深,非常厚重,但是这个厚重也会带来两个效应,一个是正效应,咱们有很多可传承的方面;另一个作为负效应,往往会变得保守和固步自封。改革开放三十年,或上溯一百年中国现代的发展历程,先进的金融工商业首先出现在东南沿海地区。文化既是软实力,也是硬实力。实验区415平方公里这么大的一个规划区域,以农村人口为主,要逐步建设成为航空大都市,彻底改变现有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城市不等于建筑,城市等于居民。在新型城镇化中,文化要有这样的先导力量。

  二、要注重实验区时空耦合,发挥对周边的辐射带动作用

  现代大都市群(圈)的区位价值往往是由时间来决定的,其价值取决于最现代交通工具抵达都市圈内核心城市的时间,一旦超出人们可承受的时间范围,再多的投资、再美的环境都将毫无价值,国内外发展中有很多这样的经验教训。目前,以郑州航空港区为中心的城际交通系统建设,要注重综合配套和方便出行为目标,实现最优配置。以最大限度地降低人们出行总时间成本,物流的总消耗成本,增强对其他城市的吸引力和辐射带动力。当前,首先要发挥好“综保区”的核心带动作用,增强实验区同周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关联度和紧密度。可以先行在开封、洛阳、许昌、新乡等市县,由当地政府同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合作,试点共建“综保合作区”,这一模式有利于发挥保税区政策功能、政府服务和体制机制优势。省政府实行政策一体化作保障,实现地区间的优势互补,在协同发展中相互融合,最终实现发展的最大化效果。

  三、要注重可持续发展

  综合实验区不是简单的作为一个机场综合换乘中心,加一个工业加工区,要改变以征地,拆迁、招商、上项目等为主的传统发展思路。探索新的发展模式要有绿色发展概念,企业和社区都要体现绿色低碳。提前规划区内的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在产业发展选择上,要注重循环经济产业链的规划和布局。在资源和环境双约束的前提下,发展循环经济就是挖掘“城市矿山”。有资料显示,日本通过充分利用废弃电子产品等“城市矿山”,已然发展为“资源大国”。发展循环经济有利于环境保护与资源循环再利用,所以,综合实验区建设要有这种忧患意识。还要注重发展轻资产新型制造业,在实验区,每一平方米固定资产投入量这个指标要有适当的灵活性,避免排斥创意创新产业的发展。

  (作者系省科学院产业发展处处长、研究员)

 

  发挥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引领作用的三个问题

  王海杰

  发挥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带动全局作用,需要重点考虑三个问题,一是带向哪里?二是从哪里带?三是怎么带?

  一、关于“带向哪里”的问题

  空港经济是一种新型的经济形态,其产业具有三个特征:一是临空偏好,要求产品的在物理特征上轻、薄、短、小,在科技特征上高、精、尖、特、优。二是时间偏好,商品价格的时间成本高,要求物流在时间上具有效率性。三是全球价值链偏好,经济的开放性要求高,在资源整合与产品销售上融入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

  二、关于“从哪里带”的问题

  目前,河南省有六大高成长性产业、四大新兴产业、四大传统优势产业。2012年,六大高成长性产业占比进一步提升。汽车、电子信息、装备制造、食品、轻工、建材等六大高成长性产业实现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到57.9%,对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7.2%。化工、有色、钢铁、纺织等四大传统优势产业对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0.9%。2012年,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同比增长20%,对全省工业增加值的贡献率达到23%。六大高耗能行业增长8.4%。从贡献率变化看,工业主导地位明显、带动作用不断增强。但是,由于外部影响和自身积累的结构性矛盾,产业发展还存在很大的不足。

  一是工业主导产业层次相对较低、资源指向明显。河南在排名靠前的工业产品主要是煤、水泥、钢材等初级产品,汽车、彩电、冰箱等终端高端工业品产量排名均比较靠后。主导产业则表现为产业链条较短,产业联系不紧密,产业带动力较弱。

  二是技术要素投入低。2012年,工业投入占各行业固定资产总投入比重达53.74%,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投入仅各行业固定资产总投入的0.36%。全省R&D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仅为1%,约占全国平均数的一半,在中部六省位居第五位,仅高于江西,只达安徽省的62%。

  三是对外技术依存度偏高。河南省科技供给率低,科技供需对接率低,企业急需的技术多求助于科研实力较高的北京、上海、武汉等地,高科技含量的关键装备基本上依赖进口,而且国际化进程不快,从总体上看依然属于缺乏创新驱动的内向型模式。

  四是新产品贡献率低。新产品销售收入增长幅度大,但绝对值小,大部分产品为劳动密集型产品,处于产业的价值链低端,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低,缺乏国际竞争力。且技术含量低的大路产品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拳头产品少。

  五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缓慢。作为创新主体的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较少、规模较小,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不强。传统产业在全省国民经济中扔占据主导地位,高新技术产业比重较低。

  三、关于“怎么带”的问题

  临空经济的高科技性、效率性和开放性特征,将会从“技术溢出”和“品牌溢出”等方面发挥对河南全局的带动作用。而带动作用的发挥最主要的是临空经济的核心要素,即通路,路的价值在于流“物”,物的意义在于拉动产业与产业集群的发展,进而由产业群带动城市群的发展,最终在整体上实现对半小时经济圈和小时经济圈的总体牵引。具体说,发挥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的带动作用,需要从“高、新、轻、实”四方面进行考虑。

  “高”,即带动企业向产业价值链的高端攀升,通过跨地理边界、组织边界和知识边界的以网络联盟组合的形式,引领企业通过产品创新、工艺创新、功能创新,实现向微笑曲线左上端攀升,通过企业管理能力和商业模式的创新,引领企业通过品牌、渠道的优化,现向微笑曲线左右上端攀升。

  “新”,即引领新兴产业的发展,主要通过两个方面来实现,一是产业融合,既包含加工制造业向服务业的融合,也包含服务业向制造业的融合。二产对三产的依赖度系数在10-30%,三产对二产的依赖度系数在20-70%,利用二产与三产之间的这种依赖性推动产业融合发展,将会直接拓展河南的经济增长空间,催生新的产业业态。二是将为现有的新兴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技术溢出效应”和“品牌溢出效应”的多重牵引。

  “轻”,即引领产业加工度提升,将产品做轻。具体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加工制造业的去资源化,延长产业价值链。河南当前的有色、钢铁、化工、煤炭、轻纺等资源型产业处境困难,特别是作为传统优势产业的铝工业,关联产值4000多亿,涉及再生金属、煤炭、电力、化工等领域,通过做轻,解决当前的困难。二是农产品的精细化,大田作物产品,如小麦、玉米等,加工率不到20%,西方国家加工率超过60%,有通过做轻将附加值做高的巨大空间。同时,家庭特色有机生鲜农产品也将获得巨大的发展空间。

  “实”,即引领产业化与城镇化的互动与融合,推动城镇化发展,既为产业持续发展提供要素聚集支撑,也通过城镇化将最终的发展成果落实到“人”这一根本点上。

  (作者系郑州大学商学院经济系主任、教授)

 

  提升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的几个建议

  张合林

  一、以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试验区建设为抓手,着力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上内陆全方位开放新高地和重要桥头堡

  去年3月国务院批复了《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发展规划》,使其成为全国首个以航空港经济为主题的国家层面的区域发展战略,近年来试验区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试验区的获批和开建为河南这个内陆省份参与国际分工和扩大开发提供了新的重要平台,要以试验区建设为抓手,进而着力把河南郑州打造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上内陆全方位开放新高地和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桥头堡,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和中西部地区开放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

  二、以建立中国(郑州)自由贸易试验区为突破口,着力形成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

  自由贸易区正成为继经济特区、国家级开发区、综合保税区之后的又一个对外开放热点,是当今世界最为开放的一种形式,将成为支撑和引领新一轮开放开发与发展的重要载体。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要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放宽投资准入资格,加快自由贸易区建设,扩大内陆沿边开放。以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为核心载体申建中国(郑州)自由贸易试验区已具备基础和条件。下一步申建自贸区将以郑州航空港经济实验区为载体,以郑州新郑综合保税区、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中心等为依托,立足航空、铁路、公路综合立体交通优势和郑州国家级物流节点城市,着重在金融、投资、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含汽车整车进口口岸、药品进口口岸、肉类水果进口口岸)、航空物流、跨境贸易电子商务等领域建立符合国际化、法治化要求的规则体系和营商环境,打造国际性的航空物流集疏中心、全球生产和消费供应链重要节点,构建深化改革开放的重要载体和更高层次合作的新平台,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内陆省份探索一条通过扩大开放来促进结构调整、转型升级,一举求多效的新路子,不断取得对外开放的新突破,进一步提升对外开放的水平和效果,加快形成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开放新格局,进而充分发挥丝绸之路经济带上内陆全方位开放新高地和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桥头堡的功能作作用。

  三、构建现代综合立体交通运输枢纽,实现客运零距离换乘和货运无缝隙对接

  建设竞争力强的郑州大型国际航空货运枢纽和国际航空物流中心的重要支撑,是构建现代综合立体交通运输体系枢纽。郑州独特的区位交通优势及其雄厚基础决定了郑州是重要的区域交通运输枢纽,目前的重要关键是完善陆路交通运输体系、加快陆空联运体系建设、完善陆空交通衔接、发展多式联运,实现快捷、便利的客运零距离换乘和货运的无缝隙对接,提供高时效、高质量、高附加值服务。一是建设以郑州航空港为核心或中心连接点的航空货运立体运输体系。二是建设以郑州中心城区某站点(比如二七广场、郑州火车站、紫荆山、郑州火车客运东站)为核心或中心连接点的客运立体交通体系。三是建设以郑州航空港为核心或中心连接点的陆空客货联运立体交通运输体系。在此基础上,借鉴美国芝加哥的经验,在郑州市区(试验区是郑州市区概念的组成部分)用地铁把以上三个核心或中心连接点串联成环,再以此为集合核心建设放射状的链接中原城市群各城市的轨道交通(铁路或轻轨)网络体系,同时把现有和在建的铁路、高铁、高速公路与上述三个核心点进行连接,从而构建起服务航空港和大郑州都市区的现代综合立体交通运输体系,真正实现“铁、公、机”无缝衔接、多式联运、竞相发展的新格局,并在全国起到先行和示范作用。

  (作者系郑州大学城乡一体化研究中心主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