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旧版

2015中原智库专题五:全面从严治党

河南省社科联  2016-03-07

  专题五:全面从严治党

  李庚香:坚持“三严三实” 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何白鸥:全面从严治党要把握好几个着力点

  王喜成:深刻把握“三严三实”的理论意蕴和实践要求

  吴宏亮:坚持问题导向 创新管党治党的理论与实践

  赵传海: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从严格组织生活做起

  徐喜林:从“全、严、治”着力  彰显治党实效

  袁建伟:严肃党内政治生活要用好六种思维

  丁 素:全面从严治党要找准问题求综合实效

  赵士红:全面从严治党必须严明党的纪律

  田宪臣:紧紧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

  张守四:抓好制度建设这个关键 切实贯彻全面从严治党新要求

  朱金瑞:坚守底线思维 牢牢把握全面从严治党的主动权

  赵增彦:全面从严治党的第一要义是从严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

  李 勇:全面从严治党的关键是加强党内制度建设

 

  坚持“三严三实” 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李庚香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并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强调协调推进“四个全面”,这在我们党的历史上是第一次,深刻表明我们党不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自觉,彰显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最新科学社会主义观一系列基本理论观点的总概括,是中国共产党人坚定不移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和基本信仰、继承党的思想理论建设优良传统的必然成果,是实现中国梦的共同思想理论基础。

  2014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时,首次提出“全面从严治党”。全面从严治党,核心问题是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重点是从严治吏、正风反腐、严明党纪,目标是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已,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贯穿着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基本原则和内在要求,体现着共产党人的价值追求和政治品格,丰富和发展了党的建设理论,明确了党员干部的修身之本、为政之道、成事之要,为加强新形势下党的思想政治建设和作风建设提供了重要遵循。在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中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着眼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作出的重要部署,是持续深入推进党的思想政治建设和作风建设的重要举措,表明了中央驰而不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坚定决心和鲜明态度。“三严三实”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内容,是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保证。要抓住一个关键,坚持两个标准,突出四个重点。

  一、抓住一个关键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从严治党,关键是要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要突出领导干部这个关键,教育引导各级领导干部立正身、讲原则、守纪律、拒腐蚀,形成一级带一级、一级抓一级的示范效应,积极营造风清气正的从政环境”。“党要管党,首先是管好干部;从严治党,关键是从严治吏”。这些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全面从严治党的本质要求。因此,坚持“三严三实”,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是关键。领导干部作为党员干部队伍的“带头羊”,以及自身所具备的特殊的政治社会角色这个特点,其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直接影响着党员干部队伍的政治追求和价值取向。只有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推动各级领导干部“在状态”、“善作为”,争做“三严三实”好干部,在全体党员干部形成强大示范效应,才能在深化“四风”整治、巩固和拓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上见实效,在守纪律讲规矩、营造良好政治生态上见实效,在真抓实干、推动改革发展稳定上见实效。“三严”、“三实”是相对于“失之于宽、失之于软”而言的。事实上,河南党建工作,有一个“坎”,有一个“深层次”问题必须跨越。河南要实现从农耕文明到现代政治文明的跨越,要适应工业文明和城市文明,包括信息文明和绿色文明,实现从农耕文明的“小生产”到现代文明的“社会化大生产”的跨越,是一场“新的伟大斗争”。我认为关键是三个问题:一是“潜规则”。在一个地方,一个单位,一个干部干得好好的,群众有公认,实践有比较,领导心里也明白。但在具体用人时,结果却与事业需要和群众期盼大相径庭。这其中作祟的,就是“潜规则”。这时候,任人唯贤被丢在一边了,任人唯亲、任人唯利、幕后交易、暗箱操作发生了。这种“逆淘汰”现象的恶劣之处在于,它如同黑洞一样将优秀人才埋没掉,却将庸才、劣才送上了云端。对于这些无影无踪的“潜规则”怎么办?需要在“三严三实”中加以破解。二是“带病提拔”。干部的“带病提拔”会导致干部的自我认同危机,群体认同危机,制度认同危机,危害十分巨大。这些人之所以带病提拔,与这些人言行不一的“两面人”特征也有关系。这些人说一套做一套,站的位很高,说得可好了,做得很差劲;说得天花乱坠,做得特不地道。解决这一问题,一方面是在用人时要格外警觉,另一方面要进行制度设计,建立切实防止干部“带病提拔”的体制机制。要坚持清理那些“带病提拔”、“带病上岗”的干部,让忠诚、担当、干净的干部,让有激情、正派、亲民、务实的干部能够成为干部队伍的主流。三是为官不正。为官正派不正派,十分重要。好干部,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而不正派的干部,则散发着歪风邪气、不断投机钻营。如果不正派,那么“严”和“实”的要求对于他是无效的。当前,关键是要“引正纠偏”,使大家明确是与非、对与错、得与失,不能价值观混淆,是非颠倒,黑白不分,不能“拿着不是当理说”,不让投机钻营者得利,不让买官卖官者得逞,不让脚踏实地的好干部吃亏,推动领导干部既干事又干净。要通过强有力的用人杠杆,着力把想改革、谋改革、善改革的改革干部用起来,把敢于担当、能够攻难克坚的担当干部用起来,把坚持原则、自觉抵制“潜规则”的正派干部用起来,把依法行政、提高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法治干部用起来,把遵守政治纪律、讲规矩、思想务实、生活朴实、作风扎实的老实干部用起来,真正建立起一支宏大的高素质的干部队伍。这就要求我们要坚持重在建设,立破并举,激浊扬清,扶正祛邪,弘扬新风正气,涤荡歪风邪气,努力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为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凝聚强大正能量。在这里,争做“三严三实”的干部,就是要做到“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就是要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就是要对党忠诚、个人干净、敢于担当。这些都是贯通的,都是一致的。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就是把握“三严三实”的精神实质,抓住“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的着力点,围绕解决领导干部队伍中存在的“不严不实”问题,推动践行“三严三实”要求制度化、常态化、长效化。

  二、坚持两个标准

  “严”和“实”是我们党90多年来的基本政治追求。“严”是党的核心价值、独特优势、优良传统,充分体现党对自身建设特别是作风建设一贯以来的高标准严要求;“实”高度凝结共产党人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精神品质和执政理念,是党的思想路线的集中体现。要解决“不严不实”的问题,就是要坚持“严”和“实”两个标准,做到严字当头、实处用力,做到严实结合、融为一体。

  (一)坚持从严上入手

  全面从严治党,体现了治标与治本的统一,自律和他律的双管齐下。“严”是“实”的基础。从严治党,是始终贯穿于党的建设的一条主线,也是新情况新问题新形势下党要管党的新常态。这个新常态,就是要把“严”字贯彻到各项工作当中去。从严治党,关键在治,要害在严。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大党大国来说,从严治党有其自身规律。教育要严、标准要严、执纪要严、制度要严,“严”是贯穿始终的主线。思想教育要严,不断深化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学习教育,筑牢思想之基,补足精神之“钙”;干部管理要严,把干部选准用好;改进作风要严,在抓常抓细抓长上下功夫;固本强基要严,强化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贯彻从严要求,以严促深入、以严求实效。

  (二)坚持从实处着力

  “实”是“严”的保障,是严的托底。各级干部要在一切工作中坚持以“实”立身行事,做事不应付,做人不对付,用实的态度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各项要求。没有实的标准、实的要求、实的办法,管党治党再如何三令五申也会落空。近年来,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好的趋势、好的态势,靠的就是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当前,我省发展面临一系列突出矛盾和挑战,全面深化改革的艰巨程度和复杂程度前所未有,我们要实现更大的发展,必须要有的放矢,找准查实“不严不实”问题;必须要真改实改,坚决纠正“不严不实”问题;必须发扬“钉钉子”精神,以久久为功的恒心,凭“实”谋发展。

  总之,“三严三实”涵盖修身用权律已、谋事创业做人等多个方面,涉及信仰信念、党性修养、权力行使、纪律规矩、做人做事等,蕴含着严肃的政治原则和严明的纪律要求,蕴含着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体现了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有机统一,内在自律和外在约束的有机统一。这就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在严和实上,必须内化于心、外化于形。

  三、突出四个重点

  (一)坚持思想建党

  习近平同志指出:“从思想道德抓起具有基础性作用,思想纯洁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保持纯洁性的根本,道德高尚是领导干部做到清正廉洁的基础”。“三严三实”是共产党人最基本的政治品格和做人准则,也是党员干部的修身之本、为政之道、成事之要,要用好思想建党这个传家宝,打牢思想根基。要抓住思想政治建设这个根本,把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作为“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的重中之重,切实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武装头脑,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要始终牢记并践行党的宗旨,把“三严三实”作为共党人的价值追求内化于心、外化于形,自觉树立正确的群众观、权力观、利益观,把牢思想和行动的“总开关”。要始终把党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努力转变工作作风,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起团结奋进、攻坚克难的强大力量。在思想建党上,一是要树立“三个自信”。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十分重要。否则,不信,就会出现精神上的“溃坝”。二是在思想资源上我们比较注重使用焦裕禄精神、愚公移山精神、红旗渠精神“三大精神”,特别是焦裕禄精神,还要注重利用传统优秀文化资源。三是着力于提高干部的修养和境界。干部的思想境界提升了,党性加强了,就能知所趋、知所避、知所守,才能在思想上强大起来,练就“金钢不坏之身”。

  (二)坚持制度建党

  制度建党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制本之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从严治党靠教育,也靠制度,二者一柔一刚,要同向发力、同时发力。“制度不在多,而在于精,在于务实管用,突出针对性和指导性”。因此,坚持“三严三实”,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要强化刚性约束,以改革精神推进党的制度建设,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建制度、明法度、严约束,切实将制度治党贯穿于党建工作全过程,不断提高制度管党治党水平。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是有机统一体,党的建设既有党内法规制度体系支撑,又有坚定的思想引领,要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的紧密结合,实现制度治党与思想建党的良性互动。党中央已经对5到15年内的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画出了路线图,列出了时间表,这为全面从严治党提供了越来越坚实的制度保障。要把“三严三实”外化于行,固化于制,形成一种制度自觉和制度约束,依靠建章立制,强化刚性执行,推动践行“三严三实”要求制度化、常态化、长效化,实现以党内法规制度体系治党的目标。要加强智库建设和理论研究队伍建设,深化全面从严治党规律研究,为从严治党提供智力支撑。

  (三)严肃党内政治生活

  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习近平同志指出:“从严治党,最根本的就是要使全党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干部都按照党内政治生活准则和党的各项规定办事”。“讲规矩是对党员、干部党性的重要考验,是对党员、干部对党忠诚度的重要检验”。当前,一些党员干部不守纪律、不讲规矩的现象还是比较突出的。党内政治中也存在随意化平淡化庸俗化问题。分析这些问题,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言行上失规失矩,管理上过宽过软。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就要绷紧纪律和规矩这根弦,弄清楚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做,在守纪律讲规矩上见实效。只有守纪律,讲规矩,才能不踩红线,不越雷池。

  (四)建设良好的政治生态

  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题中应有之义。政治生态是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的综合反映,影响干部的价值取向和为政行为。习近平总书记说:“自然生态要山清水秀,政治生态也要山清水秀”。做好河南各方面的工作,必须有一个良好的政治生态。政治生态污浊,从政环境就恶劣;政治生态清明,从政环境就优良。当前,一些地方政治生态不好的问题是比较突出的。政治生态和自然生态一样,是很容易受到污染的。一旦出现问题,就会出现“塌方式腐败”,再想恢复就要就付出很大的代价。当然,重构政治生态的工作是十分艰巨繁重的。当前,一些地方风气不正,搅和成一团,要形成风清气正的环境是不容易的。要对污染河南政治生活的污染源问题,找准穴位,既治标又治本,既自律又他律,逐一加以破解。干部是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的“关键少数”。以“三严三实”教育为契机,真正实现全面从严治党,建设良好的政治生态,从而使政治生态向好向上,向真向善向美。

  (作者系省社科联主席、研究员)

 

  全面从严治党要把握好几个着力点

  何白鸥

  全面从严治党,加速形成全面从严治党新常态,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要把握好以下几个着力点:

  一、全面落实从严治党责任

  一是突出强调从严治党是全党的政治责任。各级党委是从严治党的责任主体,党委书记是党的建设第一责任人。二是强调各级各部门党委(党组)必须树立正确政绩观,坚持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大局看问题,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的政绩。三是抓党建不是虚的,要坚持党建工作和中心工作一起谋划、一起部署、一起考核。四是强调领导带头。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必须强化带头意识,时时处处严要求、作表率。

  二、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

  制度治党的意义在于以制度化、程序化、具体化的方式治理党内政治生活,保证党的先进性与纯洁性。其一,要把党内法规制度体系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体系紧密结合;其二,要把党内惯例作为党内制度、纪律的组成部分;其三,党内制度不在多,而在于精,在于务实管用,要突出针对性和指导性;其四,要重视制度的配套衔接,完善党内法规制定体制机制,形成配套完备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运用党内法规把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落到实处;其五,制定制度要广泛听取党员、干部意见,从而增加对制度的认同;其六,要增强制度执行力,坚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执行制度没有例外,坚决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三、严肃党内政治生活

  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是“解决党内自身问题的重要途径”。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最根本的是认真执行党的民主集中制,着力解决发扬民主不够、正确集中不够、开展批评不够、严肃纪律不够等问题。严肃党内政治生活贵在经常、重在认真、要在细节。不能搞假大空,不能随意化、平淡化,更不能娱乐化、庸俗化。批评和自我批评是解决党内矛盾的有力武器,也是保持党的肌体健康的有力武器。党内要开展积极健康的思想斗争,帮助广大党员干部分清是非、辨别真假,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统一意志、增进团结。

  四、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组织纪律

  严明党的纪律,首要的是严明政治纪律。党的纪律是多方面的,但政治纪律是最重要、最根本、最关键的纪律,是遵守党的全部纪律的重要基础,“是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在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言论、政治行为方面必须遵守的规矩,是维护党的团结统一的根本保证。”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必须维护党中央权威,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维护党的团结。执行党的纪律,一是坚持纪律面前一律平等,党内不允许有不受纪律约束的特殊党员;二是切实增强党性,想问题、搞研究,作决策、办事情,都必须站在党和人民的立场;三是遵守组织制度,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党内组织生活制度等,坚持《党章》规定的“四个服从”,坚持重大问题重要事项的请示报告制度,决不允许搞非组织活动。

  五、从严治党重在从严管理干部

  党要管党,首先是管好干部;从严治党,关键是从严治吏。从严管理干部,总的是要坚定理想信念,加强道德养成,规范权力行使,培育优良作风,使各级干部自觉履行党章赋予的各项职责,严格按照党的原则和规矩办事。从严管理干部要贯彻落实到干部队伍建设全过程。要坚持从严教育、从严管理、从严监督。一是强调认真,“要把‘认真’作为干部管理工作的一条重要原则,强化干部讲规矩意识”。二是以严的措施管理干部、以严的纪律约束干部,使干部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三是加强对干部的经常性管理监督,对干部经常开展同志式的谈心谈话,既指出缺点不足,又给予鞭策鼓励。四是严格执行干部管理各项规定,讲原则不讲关系。五是要把对一把手的监督、管理作为重中之重。

  (作者系省社科联党组书记)

 

  深刻把握“三严三实”的理论意蕴和实践要求

  王喜成

  “三严三实”作为党员干部的修身之本、为政之道、成事之要,丰富了管党治党的思想理念,具有丰富的理论意蕴和明确的实践要求,体现了党中央驰而不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决心,为加强党员干部党性修养、深入推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提供了重要遵循,是我们党战胜“四大风险”、经受住“四大考验”的重要抓手。

  一、“三严三实”体现了鲜明的问题导向

  “三严三实”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延展深化,是针对作风方面的突出问题提出来的,指向性非常强。

  思想作风建设方面,前年以来开展的教育实践活动虽然使“四风”蔓延势头得到了有效遏制,但问题的“病原体”还没有根除,违规违纪现象时有发生。如:有的党组织对党员干部要求不严,不敢管、不愿管、不会管;有的执行中央和省委的决策部署打折扣、搞变通,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现象时有发生。有的党员干部心浮气躁,弄虚作假,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有的特权思想严重,滥用手中权力,违法乱纪、贪污腐败,等等。一些党员干部对“四风”问题仍停留在“不敢”上,“不想”的自觉尚未形成。在转作风改作风的节骨眼上,如果稍有放松就可能故态复萌、前功尽弃。

  政治生态方面,当前在一些地方和一些党员干部中还存在着不守纪律、不讲规矩的现象,一些地方政治生态不好的问题还比较突出。如:对党不忠诚、不讲政治、自行其是的问题,有令不行、有禁不止、阳奉阴违的问题,组织涣散、纪律松弛、我行我素的问题,团团伙伙、亲亲疏疏、搞小圈子的问题,公器私用、设租寻租、以权谋私的问题,存在着“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这些人讲名利不讲信仰,讲鬼神不讲马列,讲义气不讲原则,精神空虚,思想堕落。

  干部队伍方面,还有管理上失之于宽、失之于软、失之于虚的问题。在一些“关键少数”干部中,还存在着像省委书记郭庚茂为全省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讲专题党课时所概括的“十不十欠”问题,如:“信仰不牢,精神之钙欠缺;党性不纯,自身修养欠缺;宗旨意识不强,群众观念欠缺”等,心里没有人民,眼里没有群众,为官不为,做人不正,不敢担当,只想揽权不想担责,只在其位不谋其政,只求不出事,宁愿不做事,敷衍塞责,尸位素餐。以上这些现象,是我们党协调推进“四个全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大敌,是我省爬坡过坎、转型攻坚、推进中原崛起河南振兴富民强省的大敌。

  二、“三严三实”具有丰富的思想理论内涵

  “三严三实”闪烁着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之光。我们党的思想路线,就是以实事求是为核心内容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即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它立足求实,注重求是,是我们党的实践活动的思想原则,是党确立的哲学基础。实,是万事万物赖以生存的基础,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规范自身行为的第一要求。求实,就是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干老实事,就是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建设和发展的规律,在尊重规律的前提下化解矛盾、解决问题、科学发展。“三严三实”着眼于严,立足于实,强调“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深刻体现,贯穿着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基本原则和内在要求,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有机统一。

  “三严三实”体现着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的政党,具有对自身从严从实要求的政治品格,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形成了“严”与“实”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早在井冈山时期,我们党就形成了“三大纪律六项注意”,后来发展为“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素以铁的纪律、严的作风而著称。在整个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过程中,我们党先后涌现了一大批严于律己、无私奉献的优秀党员干部,留下了朱德扁担的故事、甘祖昌的故事、焦裕禄的故事、杨善洲的故事,等等,赢得了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践行“三严三实”,是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发扬光大,丰富和发展了党的建设理论,是内在自律与外在约束的有机统一,为加强新形势下党的思想政治建设和作风建设提供了重要遵循。

  “三严三实”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发展。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历来把修身作为从政的基础性工程,强调在修身上要求“严”和“实”。如孔子提出:“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指出从政者要先“正己”,并为“正己”而“克己”。清代御史钱沣专门将一幅楹联挂在自己的厅堂上:“爱半文不值半文,莫谓世无知者;作一事须精一事,庶几心乃安然”,时时警示勉励自己,被誉为清代清正廉洁的楷模。中国古代一向奉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古训和理想,遵从“欲当大任,须是笃实”,“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信条,这些文化基因充分体现了做事要实、做人要实的精义。“三严三实”正是在吸收借鉴传统文化精华的基础上,融入共产党人的价值追求和执政理念,明确了新时期党员干部修身做人、为官用权、干事创业的基本遵循和行为准则。

  三、“三严三实”提出了明确的实践要求

  其一,要着力解决“不严不实”的突出问题。“三严三实”明确要求,开展专题教育,要聚焦到对党忠诚、个人干净、敢于担当这几个方面,紧紧盯住“不严不实”的问题和具体表现,深刻反思,一条一条梳理、一项一项分析。要带着问题把自己摆进去,对照党规党纪、国家法律,对照正反两方面典型,联系个人思想、工作、生活和作风实际等,往深里找、往细处查,既找共性问题,也找个性问题。要对自身存在的“不严不实”问题,作全方位、立体式的透析检查,把问题找准、找实。对查找梳理出的“不严不实”问题,要列出清单,做到随时发现、随时改正,以解决问题的成果来检验专题教育的成效。

  其二,要始终坚持严字当头。“严”字蕴涵的是马克思主义信仰等严肃的政治追求,是贯彻民主集中制等严格的组织原则,是懂规矩、守底线等严明的纪律要求,如果离开了这个“严”字,就会信仰迷失、组织涣散,最终失去凝聚力、战斗力。贯彻“三严三实”要求,就是要通过开展深入、扎实的思想教育,使党员干部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把牢思想和行动的“总开关”,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高地;进一步强化党性原则,增强纪律意识和规矩意识,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进一步明确干事创业的行为准则,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坚持为民用权、秉公用权、廉洁用权,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做到不怀一分“为官特权”的自负,不开一个“下不为例”的口子,不搞任何“天知地知”的自欺,做政治上的“明白人”、经济上的“干净人”、作风上的“正派人”。

  其三,要切实做到实字托底。“实”字蕴涵的是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是求真务实的工作方法,是忠诚老实的处世态度,如果离开了这个“实”字,就会脱离群众,最终失去民心、失去执政基础。贯彻“三严三实”要求,就要在谋划事业发展时,坚持从实际出发,重实情、出实招、求实效,遵循客观规律,符合科学精神。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胸怀,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事情,多做为群众排忧解难的事情,决不能弄虚作假,搞形式主义、花架子。在推进改革建设中,要脚踏实地、开拓进取,敢于担当、勇于负责,坚决不做不敢作为的庸官、不愿作为的懒官、无所作为的昏官。在个人作风方面,要襟怀坦白、公道正派,对党、对组织、对人民、对同志忠诚老实,做尊重科学、尊重实践、尊重规律的人,做诚实守信、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的人,做勤勤恳恳工作、努力进取创造、任劳任怨奉献的人。

  其四,要把“严”和“实”内化为一种精神追求。“三严三实”,彰显着共产党人的价值追求和政治品格,反映了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内在规律和本质要求。每一位党员干部都要认真领会其深刻内涵和具体要求,把“三严三实”作为修身做人的基本遵循,作为一种操守、一种品格、一种风骨,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做到严实结合、融为一体。要不断加强党性锻炼和自身修养,自觉在改造主观世界上下功夫,不断磨练自己、改造自己,常思“严”之益,常念“纵”之害,做到慎独、慎微,防止精神沦陷、“自己扳倒自己”。要面对大千世界的诱惑,讲原则、守底线,不为私利所困,不为私情所惑,不信虚言、不采华名、不兴伪事,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堂堂正正做人、干干净净用权,永葆共产党人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浩然正气。

  (作者系省社联副主席、研究员)

 

  坚持问题导向

  创新管党治党的理论与实践

  吴宏亮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正如马克思所讲,“问题是时代的格言,是表现时代自己内心状态的最实际的呼声。”对问题进行研究,就是对时代进行研究。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王岐山提出,“贯彻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必须把纪律挺在前面”。这是对中国共产党管党治党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既继承管党治党的优良传统,又面对时代课题,坚持问题导向,坚持开拓创新,对于我们认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具有重大意义。

  一、严守纪律,是党的优良传统

  我们党是靠革命理想和铁的纪律组织起来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严守纪律是党的优良传统和独特优势。九十多年来,我们党栉风沐雨、历经坎坷,一步步走向胜利,在这一过程中,党员严守纪律是胜利的重要保证。

  “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是井冈山时期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革命战争实践中逐步总结出的一部纪律法规,曾经是红军以及后来的八路军、新四军、人民解放军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对于人民军队的建设,对于正确处理军队内部关系,团结人民群众都起了重大作用。1948年11月,在解放战争即将取得全国胜利的前夕,毛泽东致电各中央局、野战军前委,提出了“军队向前进,生产长一寸,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的著名口号,极大地振奋了全党全军,激励军民同心同德、艰苦奋斗,去夺取解放全中国的最后胜利。1949年6月,毛泽东在指出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三件武器时,第一件武器就是我们党是“一个有纪律的,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武装的,采用自我批评方法的,联系人民群众的党”。因此,加强纪律性,是我党领导中国革命胜利的重要法宝。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等党的最高领导人都对党的纪律建设有重要论述。党的十八大以后,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党的自身建设,把全面从严治党提到了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和保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高度来看待和重视这个问题。在十八届中纪委五次全会上,习近平强调“要加强纪律建设,把守纪律讲规矩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党章是全党必须遵循的总章程,也是总规矩。党的纪律是刚性约束,政治纪律更是全党在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言论、政治行动方面必须遵守的刚性约束。国家法律是党员、干部必须遵守的规矩。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工作惯例也是重要的党内规矩。”

  党的纪律是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同党自身建设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战胜困难,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面向未来,我们必须继承和发扬党的这一优良传统,在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过程中,高度重视纪律建设,自觉用铁的纪律维护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使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二、直面现实问题,强化纪律观念

  在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我们党面临着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和外部环境考验等四大考验;面临着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等四大危险。“四大考验”、“四大危险”的提出,反映了我们党在自身建设上的清醒认识,充分体现了我们党直面问题的勇气与解决问题的信心,反映出我们党求真务实、实事求是的坚定态度。

  “四大考验”、“四大危险”的提出,也使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我们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需要解决的问题十分复杂,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任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更为紧迫,我们必须常怀忧患意识,深刻警醒自己,大力强化纪律观念。

  党的政治纪律是最首要、最核心的纪律,是我们党的全部纪律的基础,是维护中央权威的保证。然而,长期以来,少数党员干部不遵守政治纪律,搞团团伙伙,拉帮结派,目无中央,搞“山头主义”。周永康、令计划等案件说明,违反党的政治纪律,搞“山头主义”,拉帮结派,必然会造成党的分裂,危害中央决策权威,给党和人民事业造成重大损失,影响极其恶劣。因此,在党内决不能搞“山头主义”,搞“人身依附”,上下级绝不是帮派关系,“所有党员都应该平等相待,都应该平等享有一切应该享有的权利、履行一切应该履行的义务”。

  党的财经纪律是保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执行党的经济方针政策的重要保证,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预防党内腐败的重要武器。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看到,党的财经规律受到严重挑战,一些党员干部私自变通,贪污腐化,损公利己。有的挪用扶贫基金修建豪华气派的办公大楼;有的截留项目私分公款,用公款购买豪华车辆、物品,贪图个人享受;有的用公款大吃大喝、游山玩水、铺张浪费,丝毫没有一点勤俭节约的精神。更有甚者,近年来在教书育人的圣地高校校园,也出现了私分、套用科研经费等腐败现象。这些情况说明,必须高度重视党的财经纪律问题,坚决把纪律挺在前面,用严格的财经纪律制约腐败问题的产生。

  反对腐败,是进行“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的重要内容,要充分认识打赢这场斗争的艰巨性、长期性和复杂性。腐败作为一种历史现象,伴随着人类私有制的产生而产生,也必将随着私有制的消亡而消亡。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明确宣布,“共产党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论概括为一句话:消灭私有制”。当前,尤其要高度警惕“温水煮青蛙”现象,一些党员干部已经出现了严重的腐败问题,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盛行,甚至道德堕落,知行不一,但是仍然自病不觉,自我感觉良好,甚至唯我独尊、自我膨胀。“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反对腐败是攻坚战,也是持久战,必须坚持“把纪律挺在前面”,用严明的党纪党风推动反腐败斗争的深入开展,从而最终取得进行“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的全面胜利。

  三、从严治党,把纪律挺在前面

  革命战争年代,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打败敌人、夺取革命胜利,靠的是铁的纪律保证。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现代化,同样要靠铁的纪律保证。从严治党,必须“把纪律挺在前面”。

  首先,要加强学习宣传党章条文,使党员能够耳熟能详。党章是规范和制约全党行为的总章程,是党的总制度和总纪律,对党的建设和党的事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党的十八大后不久,习近平就专门发表文章,论述党章的重要性,要求全党都要坚持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自觉学习党章、遵守党章、贯彻党章、维护党章,自觉加强党性修养,增强党的意识、宗旨意识、执政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切实做到为党分忧、为国尽责、为民奉献。学习党章,根本目的在于增强党的纪律意识,自觉按照党章办事,用党章规范自己的行为。作为党员干部,要严格遵守党章各项规定,对党章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其次,要抓小抓细抓实,把纪律约束融入日常生活。从严治党,反对腐败必须抓小抓细抓实。抓小,就是从小事着眼;抓细,就是从细节防范;抓实,就是严格贯彻落实,真正把纪律挺在前面,把纪律约束融入日常生活,使纪律成为党员和领导干部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成为“带电的高压线”。对收受红包礼金、公款吃喝旅游、公车私用、“节日病”等一些看起来未触及法律层面的违纪问题,必须加强监督检查,用党的纪律约束,使党纪严于国法。同时,这也体现了党的组织对党员的真正关心和爱护,避免党员犯下更大更严重的错误。党员领导干部决不可忽视“小事”、“小节”,坚持从点滴“小事”和每一个“小节”做起,做到“吾日三省吾身”,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

  再次,要严查违纪事件,树立对纪律的敬畏之心。执纪不严,从严治党就无从谈起,纪律是管党治党的尺子。全面从严治党,就是要把严明纪律体现在对党员的严格管理监督之中,严格执纪、动辄则咎,树立对纪律的敬畏之心,让纪律成为不可触碰的底线。对于违纪问题,要“严”字当头,重典惩处,只有这样才能树立对纪律的敬畏之心。建国初期,针对刘青山、张子善重大贪污犯核准死刑后是否要枪毙,毛泽东严正告诫全党:“正因为他们两人的地位高,功劳大,影响大,所以才要下决心处决他们。只有处决他们,才可能挽救20个、200个、2000个、20000个犯有各种不同程度错误的干部”。事实证明,枪毙刘青山、张子善,犹如两声惊雷,向全党敲响了拒腐防变的警钟,使得全党在相当长一个时期保持了良好的风气。

  十八大以来,“打虎拍蝇”,我党坚决查处一些党员干部包括高级干部严重违纪问题,一批问题官员纷纷落马,表明了我党严查违纪问题的坚强决心,“不论什么人,不论其职务多高,只要触犯党纪国法,都要受到严肃追究和严厉惩处,绝不是一句空话。”当前我们要保持反对腐败的高压态势,对违纪问题发现一个查处一个,点名道姓通报曝光,杀一儆百,重典惩处,让党员干部敬畏法纪,自警自励,逐步营造守纪律讲规矩的良好政治生态。

  (作者系郑州大学党委副书记、教授、博导)

 

  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从严格组织生活做起

  赵传海

  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虽然具有多重视角、多条路径、多个着眼点和着力点,但是,最基本的还是应该从严格党的组织生活做起。

  一、严格组织生活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基点

  参加党的一个组织并在其中积极工作,是吸收新同志入党的前提条件之一,也是对每一位共产党员日常政治生活的基本要求。因此,严格组织生活,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基本功。其一,组织是党员的归宿。组织是由党员构成的,党员离开组织就不能成为合格的党员。其二,组织生活是党员存在的形式。如果一个党员不参加组织生活,那么他就是不在党,就是非党员。其三,组织生活是党员成长的熔炉。历史经验表明,党员个人的成长与发展,既在于自己努力,又在于组织培养。其四,组织生活是党员行为的规范。党员在组织生活中不仅仅接受教育培养,承担工作职责,而且接受组织监督,规范自己的行为。事实证明,中国共产党从成立至今,在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中,唯有组织生活最具有基础性、权威性、及时性和高效性。严格组织生活,严肃组织纪律,严于组织处理,是最容易抓好、最容易见效的一招。

  二、组织生活不严格已经成为较为普遍的现象

  总体上看,组织生活制度是健全的,组织生活机制是科学的,组织生活开展是正常的,保证管党治党是有效的。但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背景下,无论是党组织还是党员个体,都出现了一些不适应、不严肃、不理想的新现象和新问题。其中,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有些党员游离于组织之外。在市场经济环境中,人们工作岗位变动逐步呈现出常态化趋势,有些党员工作虽然调动了,但是组织关系证明却没有及时转接,成为长期或暂时游离于组织之外的“无组织党员”。比如高等学校每年都有大量毕业生,由于没有找到稳定的工作岗位,党组织关系证明只能在自己口袋内装好几年,还有个别毕业生毕业好几年后才回到母校要求重新开出党组织关系证明。二是有些党员领导干部不参加基层组织生活。《党章》第八条规定:“每个党员,不论职务高低,都必须编入党的一个支部、小组或其他特定组织,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接受党内外群众的监督。”可是在现实生活中,却有少数党员领导干部不能够自觉地、经常地参加党支部活动,或者不能够以平等的身份参加党支部活动,成为凌驾于基层党组织之上的“特殊党员”。三是有些基层组织生活不够严肃。在有些地方和有些单位,不太重视支部书记培养和支部建设,支部书记缺乏权威性,工作思路不清晰,工作力度不到位,支部缺乏凝聚力和战斗力,“三会一课”不经常,批评教育不深入,组织生活不健全,党支部甚至成了“俱乐部”。四是执行组织纪律不够严格。有些党员口无遮拦,惯于传播小道消息,议论网上热门话题,甚至丧失党性原则,传播政治谣言、政治笑话,对党的重大政治问题说三道四,在社会和群众中造成了极坏影响。有些党组织明知个别党员的言论不正确、行为不规范、作风不端正,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就是不敢批评,不敢处理。最简单的事例就是,有些党员长期不缴纳党费,最后却不了了之。如此多的问题,都出在组织生活不健全、组织纪律不严格、组织处理不到位上。

  三、严格组织生活必须遵循最基本的组织规矩

  如何做到严格组织生活,《党章》和一系列规章制度都有明文规定,构成了系统的“组织规矩”,关键在于严格遵守、严格执行和严格落实。一要心怀敬畏。习近平总书记在阐述“三严三实”时指出:“严以律己,就是要心存敬畏、手握戒尺,慎独慎微、勤于自省,遵守党纪国法,做到为政清廉。”基层党组织要始终教育党员常怀敬畏之心,敬畏组织、敬畏规矩、敬畏舆论,清醒地认识到组织高于个人、党纪严于国法,自觉地积极参与组织生活,接受组织的教育、管理和监督。二要注重细节。“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中央“八项规定”之所以能够收效显著,就在于注重了具体事项和具体细节,从一点一滴做起,从一枝一叶抓起。严格组织生活,就应该依据党的纪律要求,一点一点地抓好抓实,抓出成效,绝不能笼而统之、大而化之。例如,抓好支部活动计划,抓好支部工作程序,抓好生活会环节,抓好党员工作纪律,抓好党员志愿服务,甚至抓好党费收缴等,都可以起到教育党员、管理党员、监督党员的作用,进而提高党员政治思想道德素质和实际工作能力。三要敢于认真。毛泽东曾经说过:“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共产党就最讲‘认真’。”这句话说明共产党人历来都有敢于较真的品质,同时也提醒我们要坚持真理、坚持原则、实事求是、敢于较真。曾几何时,我们丢掉了“认真”的品质,染上了得过且过的不良习气。我们单位曾经组织人员严查机关工作人员在岗情况,对脱岗人员一追到底,经过三次以后,就再也没有人敢于无故脱岗了。

  总之,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从严格组织生活做起,是一个基础性的突破口;严格组织生活,必将有利于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我们务必做好做实,做出成效。

  (作者系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副校长、教授)

 

  从“全、严、治”着力  彰显治党实效

  徐喜林

  在“四个全面”中,全面从严治党是各项工作顺利推进的根本保证,是新形势下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的全新路径选择,是对党的建设理论的继承、发展和创新。

  一、全的广度

  全面从严治党这一新提法,内涵丰富,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应当从定义、目标等多层面理解全面的广度和深度。

  (一)全面从严治党的内涵

  内涵是指事务的本质,是讲是什么。全面从严治党就是从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反腐倡廉、制度五方面建党管党治党,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供坚强保障的理论与实践。是党的建设系统性、整体性的体现。

  (二)全面从严治党的外延

  外延则是指有哪些。全面从严治党的外延,一是从内容上讲,涵盖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和制度建设各个领域。二是从主体上讲,是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尤其是各级党组织的主要负责人。三是从时间上讲,全面从严治党贯穿党建全过程,从严治党必须常态化、制度化,永远在路上。四是从操作上讲,包括思想教育、干部选用、管理监督、惩治腐败、改进作风、制度治党、纪律约束等方面都务必从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出的“八项任务”,为全面从严治党指明了方向和路经。

  (三)全面从严治党的目标

  从总体上讲,是围绕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使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反腐倡廉和制度建设各方面都要加强,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从自身品质上讲,是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不断增强,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不断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

  (四)全面从严治党的价值

  从“四个全面”的大局上讲,是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提供坚强保障。从党的宗旨性质上讲,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五)全面从严治党的路径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第一次为全面从严治党标定路径,要求“增强从严治党的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实效性”。其中,系统性包括党的思想建设、干部队伍管理、作风转变、制度建设、反腐倡廉。预见性是善于汲取历史的经验教训,立足世情国情党情基本态势。创造性是要突出党建观念、思路、方式等方面的创造与发展。实效性是从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永葆党的生机与活力、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上见实效。

  二、严的角度

  在全面从严治党中,严是态度,严是开山利斧,严是重要保障。没有严,就会图形式、走过场,就会功亏一篑,就会事倍功半,甚至劳师费时,贻误战机,自取失败。全面从严治党必须在严字上下功夫。

  (一)严在思想上

  一是认识要提高。要看到,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真正认识到全面从严治党对于党长期执政和实现中国梦的重要意义。二是位置要摆正。抓好党建是最大政绩。各级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都不能把党建当成软任务,虚指标,敷衍塞责。三是态度要坚决。即如习近平所讲“凡是影响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的问题都要及时解决,凡是损害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病症都要认真医治,凡是滋生在党的健康肌体上的毒瘤都要坚决祛除,通过持之以恒的努力,使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二)严在治吏上

  治国就是治吏,治党也是治吏。从严治党要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全方位治党、管权、治吏。首先是选和用。坚持从严选拔,要严在标准、程序、纪律上。选好人、用好人。其次要管和治。用最坚决的态度、最果断的措施刷新吏治。要从拉票贿选、突击提拔调整干部、超职数超范围超规格配备干部等方面聚焦突出问题、坚持重点突破,打出从严治吏“组合拳”,让“为官不易”成为新常态。

  (三)严在惩处上

  腐败屡禁不止的要害就是腐败收益大于腐败成本。香港没有死刑,最多判刑10年,成为廉政楷模的关键是腐败问题80%以上能被查,形成对腐败零容忍。我们不仅要坚持有腐必惩,有贪必肃,更要压缩和消除腐败潜伏期,做到有腐即惩,有贪即肃,最大限度消除腐败存量,遏制腐败增量。

  (四)严在细微上

  腐败可分为腐败因素、腐败现象、腐败问题、腐败分子四个层级。腐败分子开始可能是廉政勤政的好干部,后来权力失控行为失范,从吃喝小事开始,从小贪到大贪,从腐败现象至腐败问题再到腐败分子。因此,必须从公款买贺卡、送月饼这些“小节”开刀,一个节点一个节点地紧抓不放,防微杜渐治未病,细微之处炼硬功。

  三、治的力度

  在全面从严治党中,治是根本。除了从严治党的上述外延外,应当突出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

  (一)把纪律挺在前面

  纪律就是管党治党的尺子。纪律严于国法。党员只要不违纪就不至于违法。领导干部“破法”无不从“破纪”始。因此必须守住纪律这条底线,把纪律挺在前面,立起来、严起来、执行到位,抓早抓小、动辄则咎,发现苗头就及时提醒、触犯纪律就及时处理,绝不养痈贻患、放任自流。

  (二)把制度落在实处

  制度可分为实体性制度、程序性制度和保障性制度三大部分。既要有实体性制度,又要有程序性制度,更要有保障性制度。要保证实体性制度通过程序性制度顺利实施,通过保障性制度保证落实,不落实必然受追究。要坚持法治思维、法治理念、法治精神,与依法治国相衔接。

  (三)把严惩持续下去

  目前“高压”反腐只是初步达到了“不敢腐”的效果,“不能腐”“不想腐”的问题还远没有解决,反腐败斗争任务仍然严峻复杂艰巨。党的十八大以前,全国纪检机关每年处分党员的数量约占党员总数的万分之一点七左右,我省达到万分之二左右。党的十八大以后,这一个比例有很大增加。建议在腐败易发多发的当下,这个比例不妨提到万分之三至五。在发现腐败中,巡视是一个探雷器,巡视加纪检相得益彰,今后应当常态化。

  (四)把作风彰显出来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永远没有休止符。作风建设是党的建设的永恒主题,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应有之义,是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必要条件。抓作风改作风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从严管党治党的突破口。要锲而不舍、驰而不息地推进作风建设。

  (五)把教育贯穿始终

  全面从严治党,从根本上要解决党员干部思想上的滑坡,拧紧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补足共产党人精神之“钙”,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为民务实清廉”的价值追求。要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形成深厚的廉政社会氛围,为全面从严治党打好基础。

  (作者系省社科院原纪委书记、研究员)

 

  严肃党内政治生活要用好“六种思维”

  袁建伟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从严治党必须从党内政治生活严起,提高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原则性、战斗性。深刻认识和把握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重要思想,使党内政治生活进一步严起来,要注重运用好“六种思维”。

  一、用好战略思维,从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高度,以全局视野,长远眼光,深刻认识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内政治生活是党组织教育管理党员和党员进行党性锻炼的主要平台,有什么样的党内政治生活,就有什么样的党员和党风。实践充分表明,严肃的党内政治生活,是锻炼党性的最好熔炉,是解决党内自身问题的重要途径。只有在严肃的党内生活中,党员干部不断接受思想洗礼,清除政治灰尘,党性才会越来越坚强,觉悟才会越来越高。一段时期以来,一些党员干部“组织涣散、纪律松弛”,这与党内政治生活开展得不够经常、不够严肃有很大关系。党内政治生活不严不实,缺乏政治性、原则性、战斗性、必然助长错误思想、纵容错误行为。因此,全面从严治党,必须把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抓紧抓实,以严格、规范、常态化的党内政治生活涵养、锤炼、增强党员干部的党性。

  二、用好辩证思维,对党内政治生活的功能、现状和责任主体,作出辩证的分析

  首先,要辩证看待党内政治生活的功能。一方面要深刻认识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对于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意义,着力发挥其在全面从严治党大战略中的基础性作用。另一方面要防止片面夸大党内政治生活的功能,对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抱不切合实际的幻想。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目标定位,应当是把党内政治生活应有的作用发挥出来。其次,要辩证看待党内政治生活中的问题。一方面要充分认识党内政治生活存在问题的严重性,始终保持清醒、增强忧患意识、激发从严治党的动力;另一方面也要防止把问题无限放大,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悲观失望、丧失斗志、对从严治党失去信心。应当认识到,党内政治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是可以解决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成效已经充分表明了这一点。再次,要辩证看待党内政治生活中各个责任主体的作用。一方面要认识到,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党员干部人人有责,任何人都不能做旁观者。另一方面必须认识到任何矛盾都有其主要方面,位高权重的机关和领导干部对于严肃党内生活责任更大、作用更大。因此,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只有抓住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成效。

  三、用好法治思维,着力用严明的规则严肃党内政治生活

  凡事讲规则是法治思维最鲜明的特征。党内政治生活也是如此。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不是随性的,而是有原则的。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归根结底不是严在领导人的主观意志上,而是严在制度上、严在纪律上、严在规矩上。必须使全党同志真正明白,严肃党内政治生活 “严”的要求是什么、“严”的标准是什么、“严”的尺度是什么。这些问题搞不清,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也就无从谈起。因此,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明规则是前提,用规则关键。《党章》是党的总规矩,自然也是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总规矩。《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是指导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基本党内法规,自然是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基本遵循。因此,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必须把认真学习、严格遵守、坚决贯彻、严格执行《党章》和《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作为基础性的工作深入推进。

  四、用好系统思维,准确认识和把握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几个基本关系

  首先,要从党的生活的系统中,准确把握党内政治生活的内涵、特证和功能,正确认识党内政治生活和党的组织生活的关系,着力构建党内政治生活和组织生活互相促进的良好机制。其次,要从党的建设的大系统中,准确把握党内政治生活同党的建设主线和五个建设的关系。善于从这些联系中,把握重点、难点、找准着力点和切入点,找到破解党内政治生活难题的钥匙。这样才能避免头疼医头,脚疼医脚,防止眉毛胡子一把抓。再次,要从党作为一个组织的大系统中,准确把握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对于党的各级组织、各级党员领导干部、普通党员干部的基本要求,准确定位各个主体的责任和相互关系,充分发辉各级组织、各级领导干部、普通党员干部的作用,进而使以上率下真正“率”起来,上下互动真正动起来,层层传导压力真正传下来,从而形成严肃党的政治生活的最大合力。

  五、用好底线思维,切实使党员干部守得住党内政治生活的底线

  底线是不可逾越的警戒线,是事物质变的临界点,一旦突破就会出现恶果。底线思维是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一个鲜明的思维特征。习近平总书记在讲很多工作时,都强调要守住底线,在此基础上追求更好的结果。当前,党内政治生活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一些党员干部底线意识缺失、底线模糊不清,什么话都敢讲,什么事都敢做,做人做事做官的底线荡然无存。针对这一突出问题,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必须强化底线思维。首先,要使每一个党组织、每一个党员干部明白,在党内生活中哪些是必须坚守的原则,哪些是不可突破的底线,违反了原则、突破了底线要受到怎样的惩戒。其次,要明确强调,在守住底线的基础上,党员干部必须有更高的追求,而且职务越高、岗位越重要、党龄越长,标准要更高,自律要更严。可以预见,领导干部的表率作用都能够得到充分发挥之时,党内政治生活质量将会提升到更高水平。

  六、用好创新思维,不断创新党内政治生活的思路、制度和方法举措

  建党90多年来,我们党在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上创造了许多成功做法,积累了丰富经验。但是,任何时期的做法和经验,都难免带有那一时期的特征和印记。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问题,简单地套用过去的做法和经验是不可行的。正确的态度应当是,从过去的做法和经验中把握规律性的认识。只有善于运用规律性的认识指导结合新的实践,才能使过去的做法和经验不断焕发新的青春,在新的实践中不断开新花、结新果。汲取党内政治生活的历史经验,立足当下,面向未来,一要注重从思想建党和制度制度的结合上,探寻刚柔并济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有效途径。二要注重从制度立改废的统一中,建立健全和完善党内政治生活的规则体系。三要善于运用现代科技改造和升级党内政治生活的方式方法,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时代气息。四要下大力气完善党内政治生活的考评机制,运用好考评这个指挥棒,引导和激励各级党组织不断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作者系省直机关党校副校长、副教授)

 

  全面从严治党要找准问题求综合实效

  丁 素

  全面从严治党应当在协调推进“四个全面”的总体布局中,以坚定“三个自信”为基础,提高以党的革命能力、政治能力和发展能力为核心的党的执政能力,重点解决好党的能力自信这一关键问题。对此,党中央明确地标定了能力实现的认识路径和实践目标,第一次从全局战略的高度,提出要“增强从严治党的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实效性”,锻造党的事业发展更加坚强的领导核心。为我们在全面从严治党的认识上指明了方向、实践上提供了遵循,完成好这一重大任务,要重视解决三方面的问题。

  一、要找准问题完善党规

  当前党内法规虽已初步形成体系性的基本框架,但总的来讲还尚未成熟和定型,存在一些较为突出的问题和薄弱环节。一是法规体系不尽完善。党内法规中虽有约束党员干部的相关《条例》,但多有《条例》与少有要求的矛盾相对突出。从操作层面讲,强调集中多于保障民主;强调义务高于维护权利;监管基层组织多于管治领导机关;管理一般党员多于约束领导干部;讲党自身建设的自律多于谈党执政方式和领导制度的他律等。二是党规与国法协调不够。尤为在制定主体和实施合法性的程序与过程上不统一、少衔接、难协调的矛盾相对突出。三是党规对形势适应性不太强。无论就《准则》还是《条例》,多有与当下形势不能有效适应、不能及时跟进、不便灵活调整的问题相对突显。四是党规实施监督不太实。尤为在党规运行机制上“僵、软、虚”的问题相对较多。所以,发挥党规的引领作用甚为关键,促进“两法”的相互衔接迫在眉捷,重视程序的民主科学最为根本,强化制度执行的效力更加重要。

  二、要构建严管方法体系

  党规和党纪的严格管理与实施从实际操作的层面上说,各个实施主体依其相关要求,其实现方式要多样、其方法要对路、其格局要合理、其机制要灵活。因此,从严管党的基本路径应当是坚持问题为导向,秉持规范为基础,注重成效为根本来构建方法体系是要务要点要领要义。一是党规体系建设对干部的重点管理与对党员的整体管理要结合,以解决好全管全严的问题;二是党规管理中设标准与重执行要统一,以解决好敢管敢严的问题;三是党规管过程与管目标要一致,以解决好常管长严的问题;四是党规常规管与分类管要衔接,以解决好管准管对的问题;五是党规管权力与讲问责要对应,以解决好管真管实的问题。

  三、要强调从严综合效应

  党要管党要从“四个全面”的大局出发,做到牵一发而动全身,举纲而目张。把管党的效应体现在党的全局事业发展上,把严管的效益反映在推进改革开放、落实依法治国、促进经济发展和实现长治久安上,重视从严管党实际效果的多元化和综合性。把管党严格规范的政治成效体现在树党威、立核心、促发展、求稳定的多个领域和各个方面。要使管党的手段性为党能执好政的目标服务,要使严管的方法论为党的中心任务服务,把全面从严治党的效应与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的效益效果相融通、相适应、相互促,使管党的政治效果体现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和党的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注重政治手段的针对性、实效性和效应转换的综合性、全局性。

  (作者系省委党校哲学部主任、教授)

 

  全面从严治党必须严明党的纪律

  赵士红

  党的纪律是全党意志的体现,是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贯彻执行的保证。严明党的纪律是90多年来党的建设的一条重要经验,也是我们取得革命、建设、改革开放伟大胜利的重要法宝。用纪律管住大多数,才叫全面从严治党。要有效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必须首先从严明党的纪律开始。

  一、深刻认识严明党的纪律的重大意义

  90多年党的奋斗历程表明,党纪严明,党的事业才会蓬勃发展;党纪松弛,党的战斗力就会削弱,党的事业就会遭受挫折。铁的纪律是我们党的政治优势,也是我们取得革命、建设、改革开放伟大胜利的重要法宝。严明党的纪律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必然要求,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的需要,是实现党的历史使命的重要前提。纪律和规矩不严,全面从严治党就无从谈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都需要全面从严治党,需要严明党的纪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纪律建设,把守纪律和讲规矩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要把深入改进作风与加强党性修养结合起来,自觉讲诚信、懂规矩、守纪律。因此,我们要充分认识全面从严治党的深刻内涵和重大意义,把党的纪律挺在前面,使纪律立起来、严起来,真正成为“带电的高压线”。

  二、不断加强党纪党规教育

  党纪党规教育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政治思想武器,要充分认识党纪党规教育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纯洁性中的重要基础性作用。要通过教育让广大党员和干部进一步了解掌握必须做到的行为规则和不可逾越的禁止性规定,增强对党的各项纪律的尊崇度和敬畏感。要完善教育的方式,提升教育的效果。以党员干部喜闻乐见的各种形式加强党纪教育,让党员干部潜移默化地接受党纪党规教育。要把党纪党规教育贯穿于各级党委中心组学习、党委(支部)的组织生活会、民主生活会、职工会等各种会议之中,针对党员干部队伍中出现的不良现象对症下药,让违纪苗头得以根治;明确党纪党规教育责任。要发挥宣传系统和各级党校、行政学院等部门的党纪教育主阵地作用。要改变过去职能部门“只抓业务、不管党纪”的错误做法,使职能部门在党纪教育上“不缺位,有作为”。通过召开警示教育大会,观看警示教育片、参观警示教育基地、剖析典型案例等方式,利用党员违纪案例,开展党纪教育,警示党员干部吸取教训、警钟长鸣,提高他们自我反省、自我觉悟的能力。要抓好党的纪律规矩的宣传,加快构建广覆盖、多样化的纪律宣教格局。

  三、领导干部要带头守纪

  党纪严于国法,党员干部的底线是纪律和规矩。坚持依法治国、依规管党,党员领导干部必须自觉遵守纪律、模范遵守法律。领导干部是党内的“关键少数”,执纪的效果如何,关键取决于各级领导干部的带头作用。领导干部一定要自觉遵守党章,自觉按照当地组织原则和党内政治生活准则办事,任何人不能凌驾于组织之上。领导干部要带头严格执行党纪党规,要求下属不做的,自己首先不做,要求下属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纪律是成长进步的向导,规矩是生存发展的保障。领导干部要以党规党纪为准绳,在政治上讲忠诚、组织上讲服从、行动上讲纪律,对党忠诚老实;领导干部要把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放在第一位,增强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始终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领导干部要做政治上的“明白人”,始终牢记自己的第一身份是共产党员,第一职责是为党工作,主动在思想上画出红线、在行为上明确界限,真正敬法畏纪、遵规守矩。遵守纪律,贵在自觉。领导干部要增强严守纪律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切实做到慎独、慎微、慎情、慎友。

  四、必须严格执行纪律

  纪律的权威来自对纪律的严格执行。如果对违反纪律的行为处理不严格、不及时,就会形成“破窗效应”,损害纪律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因此,要加强监督检查,提高纪律执行力。必须树立纪律的绝对权威,保持纪律的刚性,切实解决执行纪律失之于宽、松、软的问题,维护纪律权威,做到执纪必严。坚持“纪”在“法”前、“纪”严于“法”,真正把维护纪律规矩的责任扛起来、态度硬起来、标准严起来。明确责任监督主体,切实查处、问责违反制度的行为,维护制度的尊严和权威。要强化党纪监督的总体协调,建立党纪监督的协调机制,强化上级纪委对下级党委和纪委的监督,推动纪委双重领导体制。要明确各监督主体的职责权限,使之成为互相配合、协调一致、上下结合、内外沟通的全方位的监督网络,充分发挥党纪监督整体功能。要严肃党的纪律,对违反纪律的行为必须认真处理,切实做到纪律面前人人平等、遵守纪律没有特权、执行纪律没有例外。要创新党纪考核评价机制,增强纪律考核的科学性和系统性,制定量化的纪律考核标准,把纪律考核与干部晋升结合起来,以增强党纪考核的威力和作用,使广大党员干部真正敬畏纪律,不敢越雷池半步。

  (作者系省委党校党史教研部主任、教授)

 

  紧紧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

  田宪臣

  在整个社会群体中,领导干部作为执政兴国的骨干力量,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领导干部只有身先士卒、以身作则,才能以上率下、上行下效。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也就牢牢牵住了全面从严治党的“牛鼻子”。

  一、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

  是否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是衡量党的领导干部政治上合格不合格的第一标准。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共产党人必须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追求,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理想信念就是我们共产党人精神的钙,没有理想信念,或者说理想信念不坚定,我们精神就要缺钙,就会得软骨病。”特别是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条件下,“当官是一个充满诱惑的岗位”,领导干部“面临的种种诱惑和陷阱很多,被动的、被迫的、被忽悠的、被引诱的事情太多了”。十八大以来一些被查处的中高级领导干部,就是经不住种种诱惑而犯错误的。究其原因,理想信念丧失是关键因素。因此,领导干部只有坚定理想信念,才能保持政治定力,做习近平总书记所要求的“四有干部”——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

  二、追求高尚的道德情操

  各级领导干部要始终保持高尚的精神追求和道德情操,坚持严于律己、清正廉洁,时刻警惕权力、金钱、美色的诱惑,坚决同一切腐败行为作斗争,用实际行动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一是坚守道德底线。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形势和新情况层出不穷的新时代,领导干部如果缺乏“道德底线”,很容易出现违纪乱法、贪污腐化,损人害己的情况,对我们党和国家的事业造成极大的危害。只有守住道德底线,时刻按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进行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做到出污泥而不染,堂堂正正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就能真正做到为民、务实、清廉。二是追求健康情趣。这是党员干部立身做人、为官从政的基本准则,是党员干部成长进步、建功立业的重要保证,是党员干部修养品行、锤炼党性的现实需要。只有确立健康的情趣爱好,才能够牢固树立崇高远大的理想信念,才能够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人生追求定位在为社会、为他人做贡献上。三是做到严于律己。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就是要心存敬畏、手握戒尺、慎独慎微,勤于自省,遵守党纪国法,做到为政清廉”,就是要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心存敬畏,敬畏什么?领导干部作为自然人,必须要敬天、敬地、敬畏生命。敬畏自然才能领导干部不做“吃祖宗饭,断子孙路”的事,注重保护环境。作为社会人,要敬畏社会规则,敬畏法律,敬畏民众,从而肩负起一个领导干部应有的责任。

  三、确立牢固的宗旨意识

  共产党之所以是共产党而不是别的党,就在于核心价值是为人民服务。一是要做到亲民爱民。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党员干部要对人民群众有真挚的感情,要把老百姓当亲人、当父母。二是要联系群众,查民情、汇民智,做到“三问于民”:问政于民,“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若要了解政绩有何缺失,就要深入群众;问需于民,就是要了解人民群众的冷暖甘苦;问计于民,就是要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改革发展的智慧。人民群众中蕴藏着无穷的智慧,遇事主动跟群众商量一下,这个过程也是宣传群众、组织动员群众的过程,是把正确主张让群众接受、并变成群众行动的过程。三是要切实改善民生。真正让一心为民、干在实处成为自觉行动。“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我们所做的一切,就是为了让人民群众过上好日子,就是要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好地惠及人民群众,就是要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

  四、培养正确的权力观念

  要处理好权力与责任、权力与能力、权力与权限之间的关系,明白权力由人民赋予,不能被权力左右。特别是党政主要负责人作为一个地区或单位领导班子的“领头雁”,是“关键中的关键”,必须一级带一级、层层做示范。一是严以用权。“就是要坚持用权为民,按规则、按制度行使权力,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权、不以权谋私。”各级领导干部尤其是“一把手”必须从我做起,守规遵纪,兴利除弊,刮骨疗毒,不断积聚新风正气的正能量。二是严守党的纪律。党的纪律是党的生命,是维护党的原则、路线、方针,规范党员干部言行的规范。要严格执行和维护党的纪律,包括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财经纪律,始终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做全面从严治党的表率。

  (作者系省委党校科社部主任、教授)

 

  抓好制度建设这个关键

  切实贯彻全面从严治党新要求

  张守四

  全面从严治党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站在协调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的高度,在党的建设方面提出的具有全局性、根本性的战略决策,是对党的建设工程的新设计、新谋划,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治国理政总方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切实贯彻全面从严治党的新要求,必须以改革精神推进党的制度建设,切实将制度治党贯穿于党建工作全过程,不断提高管党治党的科学化水平。

  一、制度缺失、执行不力是当前党的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

  党的制度是根据党的纲领、章程和组织原则,在长期积累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制定的党内条例、规定和规则的总称,是党的各级组织、广大党员必须共同遵守的法则和行为规范。但在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进程中,制度建设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以反腐败问题为例,我们党对腐败问题高度重视,甚至把腐败问题提到了“亡党亡国”的认识高度。历届党中央采取了对党员干部加强思想教育、加强作风建设、加大惩治腐败问题力度等一系列措施,同时制定了数量众多的预防和惩治腐败的制度和条例,建立了自上而下,从中央到地方的党政两套反腐败的机构。为预防和遏制腐败问题蔓延进行了持久努力。但效果不彰,时至今日仍没有在实现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上取得压倒性胜利。

  深入思考腐败问题难以根除的原因,无非是三个方面:一是早期的制度缺失,导致了大量的腐败存量,短期内难以彻底解决;二是现存制度不完善,还没有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三是制度执行不力,一些党组织没有担负起管党治党的主体责任。反腐败如此,思想建设、作风建设、组织建设等各个方面存在的问题,都和制度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紧密相关。因此,制度是党的纪律的载体,离开了制度建设,全面从严治党的“全面”和“从严”就失去了依托,就会成为空中楼阁。贯彻全面从严治党的新要求,必须把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起来,高度重视制度建设在治党管党方面的根本性、全局性和长远性,充分运用制度治党这一最可靠、最有效、最持久的治党方式,切实将制度治党贯穿于党建工作全过程,不断提高管党治党水平。

  二、以改革的精神推进党的制度建设,增强党的制度建设的科学化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把制度治党放在突出位置,强调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把制度安排与落实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基本前提,在思想、组织、作风、反腐倡廉建设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制度规定。但不可否认,目前党的制度建设与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还不相适应,还存在比较突出的问题。一是党的制度体系的系统性不够。就目前党的制度现状来看,代表大会制度、民主集中制、集体领导等党的根本制度,党员权利保障制度、党内选举制度、干部人事制度和党内监督制度等党的基本制度,以及各制度之间的联系都有很大的改进和完善空间。二是制度设计不科学、制度运行不规范。党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最终是由一个个单项的具体制度构成并予以落实的。这一层面存在的问题更为突出,一些法规洋洋洒洒数千言,规定了许多环节,操作时不胜其烦。

  首先,要把制度建设提高到应有的理论高度,结合党所处的时代节点、党的任务、党员队伍结构等变化,着重从党内生活制度和党的领导制度两个大的方面,对党的制度体系进行系统梳理和顶层设计,完善党的根本制度、加强和改进党的基本制度,优化党的具体制度,构建内容完整、结构合理、功能健全、科学管用的制度体系,实现党的制度建设的科学性、系统性和严肃性的统一。其次,要明确党纪与国法的界限。党是政治组织,党的各项制度是贯彻党的理想信念宗旨的保证,是各级党组织和党员的不可逾越的底线。党的制度建设,既要体现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坚持问题导向,把制度中与法律重复的内容去除,解决“纪”、“法”不分的问题,避免再出现以纪代法、用党纪处理代替法律处罚的现象;又要内外有别,把严肃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突出出来、具体化,使党纪特色更加鲜明,把党纪挺在国法之前,体现党纪严于国法的要求。第三,要贯彻法治思维、法治理念、法治精神,特别是要强化行为规范的范围界定、尺度要求等具体规定,增加制度执行的罚则配套,增强制度的程序性,建立制度评估反馈机制等,实现实体性制度与程序性制度、制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的有机统一。

  三、要着力增强制度执行力,把制度治党落到实处

  党的制度执行力是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运用各种制度资源,通过建立组织机构、采取宣传、协调、解释等各种行动,将制度观念形态的内容转化为实际效果,从而使既定制度目标得以实现的能力。相比依靠个人、小团体的威望、能力形成的执行力,制度执行力具有基础性、稳定性、规范性和科学性特征。这些年,各方面规章制度制定了不少,而违规违纪现象和不正之风仍不时出现、屡禁不止,这虽然与制度不健全不完善有关,但更多的是制度执行不力的问题。目前党的制度在执行层面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执行表面化,许多制度上了墙,但没有被转化为具体的可操作性的措施。二是执行选择化。即根据本地区、本部门甚至是个人利益需求对制度精神和实质内容任意取舍,选择性执行,有利的执行,不利的故意曲解或忽视,从而导致制度内容残缺不全,无法实际落地。三是执行扩大化。为了小团体利益附加一些原制度没有的不恰当内容,超过了既定制度的执行范围和要求,增加了既定制度的执行阻力,影响了既定制度目标的实现。比如执行八项规定,砍掉职工的应有的福利即是扩大化执行的典型例子。四是执行停滞化。许多制度在执行一段后即因为各种利益纠葛在某一阶段、某一环节陷于停滞,最后不了了之。

  无论是多么完美的制度,如果没有高素质和强烈执行意愿的执行组织和人才,都难以得到有效利用,甚至被滥用。增强党的制度执行力,关键是要抓好作为制度执行主体的组织和个人。首先,要唤醒全党特别是领导干部的制度意识。制度意识是人们对法规制度的思想、观念、知识和心理的总称,是制度文化在思想上的体现。相比西方国家数百年的现代政治文化培育出来的成熟的制度意识,党内的制度意识还相当薄弱。要下大功夫普及法治精神、通过广泛深入的宣传教育,使尊崇制度的理念深入人心,让广大党员深刻认识制度的价值、领会制度的精神、熟知制度的内容,真正从内心深处敬畏和认同法规制度,形成遵规守纪的思想自觉,为提高制度执行力奠定思想和文化基础。其次,要落实各级党委的党建主体责任。把党建作为各级党委的一项硬任务,与经济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考核,做到党委抓、书记抓、班子成员抓、各有关部门抓,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责任落实的工作体系。同时,要健全党内法规执行机制,实行明确、严格的管党治党目标考核与责任追究制度,划出“雷区”和“红线”, 对有令不行、有禁不止、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等不能履行全面从严治党责任的行为,严肃追责,切实增强党的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确保法规制度落地生根。第三,要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各级党组织的主要负责人,都要增强主业意识、责任意识,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政绩,将管党治党作为分内职责、首要职责,切实肩负起管党治党政治责任。同时,要坚守底线思维,坚守政治底线、思想道德底线、法纪底线、政绩底线、生活底线,习惯让制度规范手中的权力,规范自己的言行,管好自己的身边的人和事,在执行和维护党的制度方面确实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作者系省委党史研究室一处处长、研究员)

 

  坚守底线思维

  牢牢把握全面从严治党的主动权

  朱金瑞

  底线思维是一种科学的思维方法,指人在社会活动中不能超越的界限,即不论是做人还是做事要刻守的最起码标准,也即红线、高压线等,其核心在于评估可能出现的最坏情况,从而处变不惊、守住最后防线。底线思维有利于对危机和风险等负面因素进行了解和管控。坚持底线思维,是牢牢把握全面从严治党的主动权的基础和关键性环节。全面从严治党,必须有底线思维意识和底线思维能力。

  一、坚守党章底线

  《中国共产党章程》是党的根本大法,在党内法规制度体系中具有最高地位、最高权威,它集中体现了党的性质和宗旨、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党的重要主张,规定了党的重要制度和体制机制,是全党必须共同遵守的根本行为规范,是全党必须遵循的总规矩,也是党的纪律、政治规距之源。在90 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国共产党根据革命建设改革的成功经验,共计16次地修改党章,把党的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的重要成果体现到党章中,从而使党章在推进党的事业、加强党的建设中发挥了重要指导作用。从实践上看,对党章的遵守关乎着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甚至革命事业的成败。当前,党的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如有些地方党组织涣散、纪律松弛,个别领导干部无视党的纪律、游离于制度约束之外、把个人凌驾于法律之上,有的党员干部贪污腐败、在选人用人上搞不正之风及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等等,均是违背党章的表现和结果。因此,牢固树立党章意识、认真学习党章、严格遵守党章应成为每个党员的新常态。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在任何时候都要做到政治信仰不变、政治立场不移、政治方向不偏。

  二、坚守宪法和法律底线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有关国家的根本制度、根本任务和基本国策的根本大法,拥有最高地位和法律效力。宪法也是“母法”,是其它法律、法规之本。如果说党章是调整党组织与党员内部关系的最高准则,宪法则是调整国家与公民之间社会关系的最高准则,二者之间是既有区别,但又彼此契合的高度一致。每一位党员既是党员又是公民,作为公民必须把遵守宪法作为自己的底线意识,或者是悬在头上的另一把利剑,在心中树立起对法治的信仰。法治信仰,是发自内心地认同法律、信赖法律、遵守和捍卫法律。一旦法治成为一种信仰,人们就会长期持续、自觉自愿地遵守法律,把依法办事当成自己的生活习惯。法律只有被信仰,成为坚定的信念,才能内化为人们的行为准则。

  三、坚守道德底线

  道德作为一种调节人们利益关系的特殊行为规范,它不靠强力的、威胁的手段去维护,而主要靠社会舆论、传统习俗与内心信念发挥作用,它是个人自我完善和人类社会进步的主观的、内在的动因。如果说党章、法律强调他律的话,道德则主要或者说完全是一种自律的规范,即“内在的法”。每一个党员都代表着党的形象,人民群众正是从党员的身上看到了这个党是否值得依赖和拥护,因此,党员必须坚守道德底线,模范遵守社会基本道德准则,尤其要有小节意识。小事小节是一面镜子,能够反映人品,反映作风。小事小节中有党性,有原则,有人格。大多数腐败分子是从不注意小事小节逐步走到腐化堕落境地的。党员干部要慎独慎微,时刻自厉自省,从小事小节上加强自身修养,从一点一滴中自觉完善自己,懂得“是非明于学习、境界升于自省、名节源于修养、腐败止于正气”的道理,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本色。

  总之,对党员领导干部而言,只有始终坚守党章底线、法纪底线、道德底线,并且这三个要素同时发力,植根于党员干部的思维定势和行为方式之中,才能构建全面从严治党的良好政治生态。

  (作者系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思政学院院长、教授)

 

  全面从严治党的第一要义是

  从严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

  赵增彦

  这些年来,在一些地方和单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之类的问题越积越多,党内和社会上潜规则越来越盛行,政治生态和社会环境受到严重污染,出现这些乱象原因有很多,但根子还是从严治党没有真正落实到位。新的历史起点上,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关键是要“四严”:一是落实从严治党责任,二是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三是从严管理干部,四是严明党的纪律规矩。这“四严”中的第一要义是必须从严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而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最根本的办法和最有效途径就是要在健全法纪制度的前提下,抓好责任分解、抓好责任落实、抓好责任追究这三个环节。

  一、明确从严治党责任

  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世间事,做于细,成于严,责任重于泰山。全面从严治党是做好党的一切工作的重要保障;坚持党要管党,才能真正管好党;坚持从严治党,才能真正治好党。全面推进从严治党,必须明确好、承担好、落实好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重大责任。不明确责任、不落实责任、不追究责任,从严治党就是一句空话。2014年10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曾经发出“治党三问”:“是不是各级党委、各部门党委(党组)都做到了聚精会神抓党建?是不是各级党委书记、各部门党委(党组)书记都成为了从严治党的书记?是不是各级各部门党委(党组)成员都履行了分管领域从严治党责任?”这三问,振聋发聩、发人深省。事实表明,只有牢牢牵住党建工作责任制这个“牛鼻子”,才能有效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各级党委(党组)负主体责任,各级纪委负监督责任。《党的纪律检查体制改革实施方案》进一步强调,深化党的纪律检查体制改革,关键在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明确提出“两个责任”,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经验的新概括,是反腐倡廉理论和实践的重大创新。

  二、落实从严治党责任

  落实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是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必然要求,是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牛鼻子”。主体责任意味着党委是党风廉政建设的领导主体、落实主体、工作主体、推进主体。党委必须牢固树立抓好党建就是最大的政绩以及抓好党风廉政建设是本职、不抓党风廉政建设是失职、抓不好党风廉政建设就是渎职的理念。各级党委必须落实的主体责任就是政治责任、用人责任、查处责任、防治责任、支持责任、示范责任这六大责任。各级党委(党组)没有认真履行好这六大主体责任就是严重失职。这六大主体责任中,特别是要认真履行好用人的责任和示范的责任。党的事业成败关键在人,关键在选用好各级领导干部;选用好干部,可以促进一方风清气正,可以推动形成崇廉尚实、干事创业、遵纪守法的良好政治生态;用错干部,就会导致一方歪风邪气上升,就会出现干事的人生气憋气遭排挤,不干事、乱干事的人趾高气扬、颐指气使这样恶化的政治生态。清白做人、干净做事、廉洁从政是领导干部挺起腰杆、敢抓敢管的底气,更是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基本要求。优化政治生态,营造美好环境,需要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在对党忠诚、个人干净、敢于担当方面做到身先士卒、率先垂范。作为党风廉政建设第一责任人的一把手带头作出表率,既挂帅又出征,对反腐倡廉重要工作亲自部署、重大问题亲自过问、重要环节亲自协调、重要案件亲自督办,才能带动和影响广大党员干部摆正心态,守规遵纪,清清白白做人,端端正正做事。

  各级纪委必须落实的责任包括首要职责、重要职责、专门职责三大职责。其首要职责是要大力协助党委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组织协调反腐败工作,重要职责是要大力督促检查相关部门落实惩治和预防腐败工作任务,专门职责是要大力开展执纪监督和查办腐败案件。认真落实纪委最根本的职责——执纪监督,是纪委必须担负的重大政治责任;纪委没有切实履行好党章赋予的执纪监督根本职责,没有很好发挥党内监督专门机关的作用,就是守土失责。明确职能定位,聚焦主业主责,落实执纪监督责任,这不但是坚决遏制腐败蔓延势头的现实要求,也是保证党委主体责任落到实处的客观需要。实践证明,一个地方或单位纪委监督主体意识强,查处违纪违法案件坚决有力,党委关于党风廉政建设的决策部署和工作安排就能落到实处,主体责任就能落实到位;纪委监督主体错位、缺位、不到位,监督措施软弱乏力,党委落实主体责任就必然受到影响。因此,必须通过深化加强纪律建设、积极查办案件、强化作风建设,全面落实纪委的监督责任来协助和推动党委主体责任落实,实现两个责任良性互动、共同发力。

  三、严格责任兑现、厉行责任追究

  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重在严格考核问责,促使反腐倡廉工作责任具体化、可考核、能落实,真正做到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党委纪委必须在党爱党、在党言党、在党为党、在党忧党、在党护党、在党兴党,确保管党治党事有人干、责有人担。严格责任兑现、厉行责任追究,就是要严明并严守政治纪律、组织纪律、财经纪律、工作纪律、生活纪律、廉政纪律,严格实行“一岗双责”与“一案双查”制度,制定并实施切实可行的责任追究制度,坚持重大腐败案件倒查相关领导责任制度,不但要严厉追究相关违法乱纪当事人的责任,也要严格倒查追究相关领导干部的责任,包括倒查追究相关党委和纪委的责任。对那些在落实主体责任与监督责任方面重视不够、措施不力、敷衍塞责导致问题较多的党委和纪委的主要负责同志,要严肃追究责任,真正让党委和纪委把主体责任与监督责任记在心上、扛在肩上、抓在手上、落实在行动上,各自守好“主阵地”、种好“责任田”、打好“攻坚战”。

  (作者系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博士)

 

  全面从严治党的关键是加强党内制度建设

  李 勇

  全面从严治党能否取得积极成效,是关乎我党能否保持先进性和战斗力,能否带领全国人民全面深化改革,实现伟大中国梦的重大课题。那么,严从何来、严有何据,全面从严治党的关键和抓手是什么?从历史经验和现实要求看,还在于制度建设和制度治党。从严治党靠教育,也靠制度,二者一柔一刚,要同向发力、同时发力。他还强调,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开始以全新的角度思考国家治理体系问题,强调领导制度、组织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

  一、实现制度的科学规范、协调配套

  (一)科学规范、统筹规划

  第一,加强党内制度的理论研究,建立坚实稳固的法理支撑。制度是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法律是人们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制度和法律都是从大量的社会实践和主体行为中高度抽象出来的行为模式,体现了社会治理或组织建设的一般规律。中国共产党也应从古今中外的政党政治和自身90多年的斗争实践中总结经验,发现规律,进行理论总结,并以此指导党内制度建设。当前,必须加强制度建设的理论研究,特别是加强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直至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研究,加强对新时期、新常态下党的工作面临的新问题、新挑战的深刻研究,提升境界、创新理论,为制度建设提供新的思想和理论支持。

  第二,加强党内制度的统筹规划,构建制度建设的科学程序。制度建设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需要注重工作的系统性、整体性和计划性。2013年5月27日,《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制定条例》公开发布,这是我党历史上的第一部成熟的党内“立法法”,对制定党内法规的规划与计划、起草、审批与发布、适用与解释、备案清理与评估等各环节做出了明确规定。2013年11月,中央发布了《党内法规制定工作五年规划纲要(2013-2017年)》,标志着党的制度建设理念和工作思路日趋成熟。当前的制度建设应遵守《条例》和《纲要》规定,程序规范、科学严谨。十八届中纪委四次全会上,王岐山同志提出了党内法规制度体系的建设“时间表”,到建党100周年也就是2021年时,建成内容科学、程序严密、配套完备、运行有效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这是一项宏大艰巨的任务,实现这个目标意味着党的制度建设将达到新的水平。

  第三,加强党内制度的完善工作,建立废、改、立的长效机制。随着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党内法规制度中存在的不适应、不协调、不衔接、不一致等问题日益突出。有的党内法规制度滞后于时代发展和实践需要;有的质量不高、针对性不强,同当前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不一致;有的交叉重复、冲突打架、数量庞杂;有的执行不严、落实乏力,弱化了法规制度的严肃性与约束力;不少的环节和领域仍存在薄弱和空白,亟待随着形势发展和环境变化加强和填补等等。近两年来中央开展了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今后根据《条例》和《规划纲要》这项工作还应持续,但要处理好改与稳之间的关系,既体现出制度建设的时代性,又要维护党规党纪的连续性、稳定性。

  (二)协调配套、体系完备

  第一,注重与宪法和国家法律的相互关联,增强协同性。党规党纪严于国家法律。但是,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党规党纪的制定要认真审查是否存在和宪法、法律不一致甚至相抵触的现象。

  第二,加强党内法规的彼此衔接,增强整体性。党内法规党是由党章、准则、条例、规则、规定、办法、细则等构成的七阶层位体系,各层次之间相互衔接呼应、具有严密逻辑。制度建设中要防止出现和上位法规或同位法规内容不配套或相互冲突的现象。

  第三,加强党内法规的细则安排,增强精密性。现实中存在诸多缺乏针对性、操作性、指导性的制度,影响了制度的实施,出现了制度虚设或“牛栏关猫”的现象。“于是简便” 强调注重制度的可操作性,便于执行,求实管用。并不是制度线条越粗越好,恰恰相反,制度规范越是具体、周到、精密,就更加简便,更易执行。建章立制归根到底是为了执行,如果只有宏观构架,落实起来缺手段、缺程序、缺细则,没有明确的时间、空间要求,这样的制度毫无价值。法规制度唯有具体、周到、精细,才能靶向明确,易于操作,降低执行成本,提高执行效能。

  二、增强制度的执行力和威慑力

  (一)正风肃纪、刚性约束

  党的各项工作要在法规和制度框架内运行。制度体系再完善、制度规划得再好,如果执行不力,那将没有任何意义。在管党治党的实践中,健全党内规章制度的执行机制,加大执行力度,使刚性制度得到严格遵循,切实做到法规面前人人平等、遵守法规没有特权、执行法规没有例外。各级党组织日常在做决策、设程序、定标准时,在处理问题、解决矛盾、化解冲突时,既要遵守国家法律,也要遵守党内制度,将权力关在制度的笼子里,使制度真正成为各级党组织和各级政府不得突破的底线、红线,形成制度硬约束。党内生活和党员干部的个人行为务必遵照党规党纪、严守组织纪律,不能有丝毫懈怠。

  (二)强化督查、严格追责

  建立健全评估机制、督查机制和问责机制,将制度的执行和监督刚性化。严肃查处违规行为,坚决纠正有令不行、有禁不止、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各种行为。对那些凌驾于法规之上或超越法规的行为给予处理,以维护党内法规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三、培育尊崇制度的文化自觉

  (一)宣传教育、党外监督

  通过多种形式、各种载体广泛宣传党规党纪。一是在全党上下开展党规党纪宣传教育,提高党员干部的制度认知水平和执行能力,特别是强化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崇规意识、守规意识、执规意识,做到依规办事、依规用权、依规施政。二是加强社会宣传,让党的制度为广大人民群众知晓,让党外各界人士了解,以便于他们对党的制度建设工作提出建议,便于人民群众和党外人士对各级党组织、各级政府依法执政工作进行监督和评判,督促我们不断提高科学理政、依法执政的水平。

  (二)制度文化、久久为功

  制度作为共同的行为准则,对个人或组织行为的约束和规范,具有外在强制性,但是“徒法不足以自行”,务必使之内化为每名党员干部内心深处的思想观念,成为个人及组织的一种自觉行为。要加强制度文化、法治文化建设,潜移默化、久久为功,营造人人遵守制度、敬畏制度、按制度办事的氛围,使之成为一种观念、一种自觉、一种习惯,最终形成良好稳定的制度文化和政治生态。

  (作者系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公共管理系主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