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旧版

人才是成功立业的关键资源

河南日报  2016-07-15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党和人民事业要不断发展,就要把各方面人才更好使用起来,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我们要以识才的慧眼、爱才的诚意、用才的胆识、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广开进贤之路,把党内和党外、国内和国外等各方面优秀人才吸引过来、凝聚起来,努力形成人人渴望成才、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局面。

  ——摘自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

  □河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中国共产党走过的95年辉煌历程,就是一部以理想信念凝聚人才、干事创业的奋斗史。一代又一代党员的默默奉献,一批又一批人才的接力攻坚,铸就了丰功伟业。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需要广开进贤之路、广纳天下英才。从国际范围看,日趋激烈的国家间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许多国家启动专项计划引进高端人才,人才成为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战略资源。从国内发展看,无论是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还是国有企业改革、精准扶贫,都需要大批人才。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的:国家的强盛,归根到底必须依靠人才;人是科技创新最关键的因素,创新的事业呼唤创新的人才;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

  我们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必须以识才的慧眼、爱才的诚意、用才的胆识、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广开进贤之路,把党内和党外、国内和国外等各方面优秀人才吸引过来、凝聚起来,最大限度地激发人才创新创造创业活力。我们要以强烈的人才意识,善于培养人才、凝聚人才、使用人才,努力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营造良好环境

  要充分发挥人才的主观能动性,需要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什么是人才呢?人才是指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或专门技能,进行创造性劳动,并对社会作出贡献的人,是人力资源中能力和素质较高的劳动者。可以看到,只要在某一方面或某一领域具有突出才能、才干的人,都可以被称之为“人才”。每一位劳动者,在自己的本职工作岗位上,潜心钻研、有所贡献,都可以成长为人才。因此,社会舆论应当引导社会公众树立正确的人才观、理性看待人才,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既要重视高端人才的培养和激励,也要鼓励更多的普通劳动者在自己的本职工作岗位钻研业务、提高技能。要大力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舆论氛围,在全社会大兴识才、爱才、敬才、用才之风。

  创新体制机制

  2016年5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就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作出重要指示:要加大改革落实工作力度,把《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落到实处,加快构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体系,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要着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向用人主体放权,为人才松绑,让人才创新创造活力充分迸发,使各方面人才各得其所、尽展其长。这就要求我们从三个方面创新体制机制,调动各行业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进一步释放人才发展活力。

  一是完善激励机制。人才资源能否激活、人才活力能否释放,关键在于有效的激励机制。我们既要完善物质激励保障机制,通过深化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实现知识、技术、管理、技能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更要完善精神激励保障机制,发挥其应有的积极作用。不同领域的人才对精神激励方面的需求不完全一样,这就要求人才管理部门进行分类指导和管理。例如,对教学科研人员来说,拿项目和评奖是很重要的激励要素。但是,在目前的项目评审和科研评奖工作中,行政权力对学术成果评价有较大的影响和决定作用,导致一些没有行政职务的科研人员积极性受挫。这就需要深化改革,最大限度地减少和降低行政权力对学术成果评价的影响力,以学术研究自身的评价体系进行客观的学术评价,发挥评审机制正面的、积极的激励作用。

  二是健全流动机制。流动渠道不畅是影响和制约人才发展的瓶颈性因素。目前的人才流动受制于多方面因素和渠道的限制,没有完全实现合理流动。同时,为了适应人才流动的需要,应当着力健全市场化、社会化的人才管理服务体系,更好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

  三是构建多元化评价机制。目前,在人才评价方面存在着行政化、“官本位”的倾向。应当坚持以学术贡献评价研究人员,尽量减少各种繁琐表格、常规会议等挤占科研时间,让科研人员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学术研究领域,更好地体现和发挥专业技能。在人才评价机制方面,还应当坚持分类评价,体现岗位特点,克服唯学历、唯职称、唯资历、唯论文等单一评价倾向,构建重品德、重能力、重实绩的多元化评价机制,不设更多限制性条件,让各类人才都能得到应有的重视和使用。

  注重个人修养

  人才发展是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因素良性互动的结果。人才发展离不开良好的环境和体制机制的保障,更需要强调人才的自我修养和自我完善,这是人才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和体现,对人才发展具有决定性的影响。人才的个人修养应从两个方面着手。

  一是加强道德修养。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人才,顾名思义是人品和才能的完美结合。因此,人才需要在道德修养上先成为一个大写的“人”,具有科学精神、求实精神、创新精神、奉献精神,同时在某一个领域有专长、有贡献,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才,才能使其“才”沿着正确的道路、坚持正确的方向发挥积极作用,成为对人民、对国家、对民族有用的人。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先生说过,人生有四个境界,分别是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人才在道德修养方面,应当努力使自身达到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为了人类的发展、民族的进步、国家的富强去做一些有益的事,摆脱人的趋利避害的自然本性的束缚、超越某些功名利禄的限制,这就是道德修养在人才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道德修养,只能而且必须由人才自身来完成,才能实现其应有的校准作用。

  二是提高业务水准。各行各业人才应当以“精忠报国”之心,行“利国利民”之事。每位人才都必须注重和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准,做到干一行专一行,要耐得住寂寞、抗得住诱惑、顶得住歪理、管得住小节、坐得住冷板凳,要有“衣带渐宽终不悔”的执着,在自己的业务领域“钻得进、吃得透、悟得深”,才能以一技之长报效祖国和人民。人才提高业务水准有赖于两个平台:学习的平台,理论知识熟透于心,能够掌握基本理论、方法,了解和把握最前沿的发展动态;实践的平台,使每位人才得以检验和深化已有理论知识,进行新的创造。⑩4

  (执笔人:贾博 省委党校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