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旧版

王喜成:坚持协调发展 实现共建共享

领导科学  2016-12-02

□王喜成

  协调和共享发展是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新发展理念,是党中央坚持问题导向的具体体现。协调发展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国家《“十三五”发展规划纲要》的重要理念。共享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最终造福人民群众、赢得人民群众的根本法宝。协调和共享等新发展理念的提出,是我们党关于如何化解发展矛盾、如何分配发展成果、如何避免发展陷阱、如何走出发展困境、如何防范发展风险的重大探索和实践。

  一、当前协调、共享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有两大显著特征,一是取得了巨大成就,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2位,综合国力迈上新台阶,国际地位和影响力空前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升。二是我国长期以来的发展模式中的弊端日渐显露,出现了区域发展不协调、城乡发展不协调、硬实力和软实力发展不协调等问题,发展中不平衡、不可持续的问题日益突出,社会分配中的贫富悬殊问题也日益突出。

  多年来,粗放型的发展方式导致当前一些经济社会问题凸显。一是资源环境的承载压力越来越大。当前我国GDP总量占世界的10.4%,但能源消耗量却占世界的1/5以上,单位GDP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倍多,是德国、英国的4倍多,发展成本高、代价大,甚至是以牺牲环境、过度消耗资源为代价;目前全国7大水系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每年因经济发展所付出的环境污染代价达近万亿元;污染物排放量持续上升,年废水排放量达659.2亿吨,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达32.2亿吨,已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和健康;长时间、大范围的雾霾天气覆盖了国土面积的1/4,受影响人口达6亿之众,群众对此反应十分强烈。二是要素投入“边际递减”效应越来越突出。2015年我国钢铁产能利用率为67.0%,煤炭为64.9%,水泥为73.8%,电解铝为75.4%,闲置产能达1/3左右,部分行业甚至出现了长期性和绝对的过剩,库存积压问题相当突出。三是人力资源已出现“刘易斯拐点”。当前我国时常出现的“民工荒”和劳资纠纷,就是劳动力市场变化所带来的反映,就是“刘易斯拐点”出现的征兆,它的出现意味着我国的“人口红利”开始消失,将来劳动力成本上涨恐怕会成为一些企业生产经营所面临的首要难题。

  社会分配中的贫富悬殊问题在刺激着人们的神经。根据《中国民生发展报告2015》发布的数据,当前中国家庭财产基尼系数已达到0.45以上。其中,顶端1%的家庭占有全国三分之一的财产,25%的家庭拥有的财产总量仅在1%左右,由此可见贫富悬殊情况已经很严重。不可否认,只要有市场竞争,就一定会有差异性;如果完全搞平均主义、“大锅饭”,社会也肯定难以发展。所以,改革开放之后,我国引入竞争机制,搞市场经济,因而贫富差距就出现了,这应该说是不可避免的,是正常的,问题是近年基尼系数攀升过快,到2000年前后已经达到0.5至0.55之间了,这已经越过了国际上通常的0.4的警戒线。根据黄金分割律,基尼系数的准确警戒线应为0.382,所以当时我国的这个数据已经非常高了。如当前欧洲国家的情况是:奥地利0.231,丹麦0.247,瑞典0.25,德国0.281。美国近年贫富差距快速扩大,2011年基尼系数已达到0.48,社会反应强烈。更高的是非洲、拉美国家,如塞拉利昂0.629、巴西0.601、危地马拉0.596,所以这些国家政治不稳、社会动荡、问题丛生。当然,中国基尼系数偏高,也与其测算依据有关,因为它的指标主要是房产因素,即它是被房产拉高的。这是中国基尼系数高的一个特殊因素。

  与基尼系数密切相关的一个现象是,社会贫富差距确实突出。如2016胡润财富排行榜显示,目前王健林的财产是2200亿元,马云的财产是1450亿元,宗庆后的财产是1350亿元,马化腾的财产是1200亿元,可谓富可敌国。而我国还有7000多万贫困人口,这些人的人均纯收入不到2800元,不少人连学都上不起、病都看不起、房都住不起。就目前我国社会的结构而言,哑铃形的特征还比较明显,而理想的橄榄形尚未形成,中产阶级队伍还偏小,而且由于种种原因,还有阶层固化的趋势。所以,我们的社会问题是比较突出的,社会上出现的“仇官”“仇富”现象有加重趋势,如果让这个问题一直发展下去,其隐患是令人忧虑的。

  二、坚持协调和共享是对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

  理念是认识的结晶、规律的精髓,发展理念反映发展实践的内在要求。发展理念的提出和形成,表明我们党对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抓住核心、把握本质的程度,是破解发展难题的有力武器。

  所谓协调发展,就是处理发展矛盾,妥善解决发展中的重要关系,促进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其核心是补齐社会发展“短板”。这是对我国存在的问题的正面回应,是着力解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的有效方法,诸如区域发展不协调问题,城乡收入差距过大问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基本公共服务薄弱问题,住房、教育、医疗卫生问题等。当然也包括如何推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绿色化同步发展等问题。

  坚持协调发展,一是有利于尽快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不平衡、不协调问题,解决发展的动力机制、经济体制、发展方式、社会关系、治理方式等重大难题,能够避免发展陷阱、走出发展困境、防范发展风险。二是有利于限期消除障碍性瓶颈和短板,加快实现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从规模速度型转向质量效率型,从以要素驱动、投资规模驱动为主转向以创新驱动为主,引导经济社会健康、可持续发展,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是有利于解决当前出现的消费结构问题、要素投入结构问题等供给侧短板,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实现在转变中跨越发展、在发展中推进转型。四是有利于解决当前区域结构、产业结构、排放结构、收入分配结构、增长动力结构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促进经济社会实现系统发展、整体发展,防止片面发展、畸形发展,让发展支持全面小康、造福全体人民。五是有利于经济社会平衡良性发展,为进一步改革提供宽松环境,便于掌握开放的主动权,参与国际高端竞争和全球经济治理。

  所谓共享发展,就是要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为此要做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从而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增强发展动力,增进人民团结,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这是我们党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价值取向,揭示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思想的一种结晶和升华。

  坚持共享发展,应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切实解决贫富悬殊问题,走共同富裕之路,真正树立起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维护发展的人民性,使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否则,如果让贫富两极分化继续发展下去,将会导致两种情况:一是财富被少数人垄断,造成极大的社会不公,导致经济循环断裂,造成中等收入陷阱;二是民粹主义盛行,导致社会绝对的平均主义和极端平民主义思潮泛滥,整个意识形态被极端思潮撕裂,这都是需要予以警惕和解决的。要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健全规范资本、知识、技术、管理等要素参与初次分配机制,加大再分配调节力度;加快城乡二元户籍制度改革,建立劳动者报酬保障机制,加大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重点的再分配调节力度,缩小城乡、地区、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收入差距,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建设橄榄形的社会结构。

  三、推进协调、共享发展的主要着力点

  推进协调和共享发展问题,主要是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公平与效率问题、先富与共富问题、可持续发展与短期行为问题、唯GDP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问题等,是我们国家在发展理念、发展方式、发展制度以及社会分配方式等方面的重大变革,与民生息息相关,是直接的利民惠民之举。在推进过程中,就河南来说应在以下几个方面狠下功夫。

  一是要抓好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共享发展。要坚持“改善民生就是发展”的价值导向,把发展经济的出发点和归宿都定位在改善民生上。从“改善民生就是发展”的战略高度来谋划财富和收入分配、就业、医疗、住房、教育、社会保障六大领域的社会发展,并且作为今后协调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主要内容。

  二是要抓好速度与效益的协调、共享发展。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要强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把经济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增长,经济结构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存,发展动力由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实现产业结构的不断合理化和高级化。

  三是要抓好城乡之间的协调、共享发展。当下河南城市与农村的经济社会发展差距相当大,应尽快进行农村公共设施建设、中小学义务教育建设、乡镇企业建设以及城乡一体化和城镇化建设。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也要讲求城乡两利与实际效果,而非简单的农村人口进城与城市规模扩张。

  四是要抓好人与自然的协调、共享发展。坚持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切实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自然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加大环境保护和生态修缮力度,加大高效利用自然资源的力度,推行一些约束性的硬指标。

  五是要抓好先富与共富的协调、共享发展。要坚持和完善公有制经济中的按劳分配制度。要坚持和完善政府对财富和收入的调节制度。在初次分配领域,政府要通过对收入分配的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和执行,科学调节收入和财富的分配;在再分配领域,政府要通过完善税收制度调节高收入群体的过高收入,同时通过完善转移支付制度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收入,通过完善法律制度取缔非法收入。

  六是要抓好物质与精神的协调、共享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既包括不断提高物质生产和消费水平,也包括不断提高文化生产和消费水平。今后我们不能再一手软、一手硬了,必须更加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提升,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优质精神、进步精神、健康精神成为社会的主流,让硬实力和软实力共同发展、同步增长。

  (作者系河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