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旧版

王承哲:把文化高地建设作为推进中原智库建设的重要任务

  2017-01-17

  省十次党代会一个最大的亮点,就是在历届省委加强文化建设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快构筑全国重要的文化高地的战略目标,并且提出了推进中原智库建设、塑造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中原品牌的重大任务。用五年的时间实现这一战略目标,这给我省智库建设提出了一项紧迫而现实的任务,既任重道远,又充满希望。就智库下一步围绕文化高地建设加强研究、建言献策,我想谈四点思考:一是认清新要求,理解动员令;二是明确任务书,确定三条线;三是勾画路线图,打好主动仗;四是制定时间表,增强自信心。

  一、认清新要求,理解动员令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文化建设,把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写进了党的十八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郑重地提出文化自信的总要求。历届省委积极探索推进文化建设,从省第八次党代会提出“加快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到省第九次党代会提出“加快建设文化强省”,再到现在“加快构筑全国重要的文化高地”。从建设新型智库来讲,没有强大的智库和智库品牌来支撑,文化强省和文化高地是不完整的。

  第一,决胜全面建成小康、让中原更加出彩,需要全省智库提出河南方案。省十次党代会提出,要确保与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提升河南在全国发展大局中的地位和作用,必须打造包括全国重要的文化高地在内的“三个高地”。其背景有三个方面:一是从国际来看,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增强文化软实力、扩大文化国际影响力的要求更加紧迫;二是从国内来看,2017年是决胜小康社会的关键一年,文化已经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丰富精神文化生活已经成为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三是从我省来看,华夏历史文明创新区建设稳步推进,中原文化影响力不断提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既要让人民群众过上殷实富足的物质生活,又要让人民群众享有健康丰富的文化生活。我省各级智库建设特别是高端智库必须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为同步推动经济发展与文化繁荣、同步建设经济高地和文化高地建设建言献策,提出决胜全面小康、让中原更加出彩的河南方案。

  第二,迎接党的十九大召开、做好思想理论准备工作,需要全省智库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提供学理支撑、理论支持和决策依据。2017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我们党将召开十九大。党中央提出要切实做好思想理论准备工作、组织准备工作、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意识形态工作,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做好思想理论准备工作,推进文化高地建设,有着历史的必然:一是从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来看,我们要以高度的政治觉悟,积极研究如何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自觉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精神需求、丰富人民群众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群众精神力量。二是从历史和经验来看,每当社会发展到关键阶段,党的重大会议召开前夕,总是思想理论最为活跃的时期,各种社会思潮竞相发声,思想交锋更加频繁。建设文化高地,推进中原智库建设,就要积极研究如何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教育,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巩固全省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这是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召开的前提条件。

  二、明确任务书,确定三条线

  市场需求是智库发展壮大的前提。省十次党代会提出了建设经济强省、打造三个高地、实现三大提升的重大战略目标。如何实现这一战略目标,需要智库的方案和良策。省十次党代会刚一结束,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赵素萍同志就立即部署了破解文化高地建设的重大课题的任务,要求社科理论界和智库组织组织起来深入研究,为加快构筑文化高地提供研究成果。随后,赵素萍同志就在全省宣传文化战线务虚会上提出这一重大任务。这是为什么呢?这就是党委政府的需要和市场的需求,这就是智库的责任和使命。智库作为推进文化高地建设的思想库和智囊团,必须抓住这一需求,明确文化强省和文化高地的重大任务,展开研究,提出对策。我们知道,省十次党代会提出了建设全国重要的文化高地的四项指标体系,这是智库开展研究必须明确的要求,是智库提出针对性对策的前提。这四项指标体系包括:一是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二是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三是全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全社会向上向善、诚信互助的风尚更加浓厚;四是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这四项指标体系构成了我省建设文化高地的任务书。概括起来,就是三条主线:

  第一条主线:构建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高地。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是中原经济区五大战略定位之一,是国家赋予中原经济区的重大文化使命。建设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高地,既是河南作为文化大省义不容辞的神圣职责,又对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推进文明河南和文化强省建设,促进中原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第二条主线:打造精神文明建设高地。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双丰收是河南在经济建设迈上新台阶之后必须高度重视、深入推进的一项战略任务。打造精神文明建设高地,既是物质文明建设取得新突破、实现新飞跃的必要条件,又是文化发展彰显中原特质的重要载体。

  第三条主线:建成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文化产业发展高地。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属于体现社会公平正义的事业,是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的基础工程,也是河南构筑全国重要文化高地的必然选择。没有丰富多彩、普遍均等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文化强省建设就失去了基础。文化产业是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是国民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要求的重要内容,也是河南构筑全国重要文化高地的题中应有之义。

  三、勾画路线图,打好主动仗

  加快构筑全国重要的文化高地,需要智库研究提出具体操作实施的路线图,研判规划重大措施和相应政策。在全社会开始推进实施之前,智库组织要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

  第一,研究制定《关于加快构筑全国重要的文化高地的实施方案》,作为推进文化高地建设的破题之作。智库组织要联合起来,组织相关学科专家学者,承担起制定实施方案的使命,这是明确目标,分解任务,统一思想,凝聚力量,是贯彻落实推进文化高地建设的重要一步。

  第二,研究落实《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方案》的实施细则,作为推进文化高地建设的主攻方向。省委省政府前不久出台了《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方案》,推进这一工程,必须研究构建龙头项目带动、文化品牌提升、特色产业支撑、体制机制创新的长效机制,提出实施全球华人根亲文化圣地建设工程、中国文化遗产保护示范基地建设工程、全国重要的文化产业基地建设工程、现代文化创新发展新高地建设工程、中华文化“走出去”重要基地建设工程等五大工程的政策措施方案,研究推动中原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融合创新的办法,推动中原文化走向世界。

  第三,研究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动计划,作为推进文化高地建设的重中之重。我省有十几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中心这样的智库,还有省社会科学界联合**属省级学会以及各高等学校所属的智库研究中心,要发挥这些哲学社会科学的学科优势和人才优势,研究提出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教育,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等方面的措施办法,通过建言献策,推动形成全省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为迎接党的十九大召开营造思想理论氛围。

  第四,研究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产业转型升级的一揽子政策,作为推进文化高地建设的强大动力。各级智库组织要发挥联系政府和市场的桥梁作用,研究措施,提出方案,推动实施一批重大文化工程,提出加快建设覆盖城乡、便捷高效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办法,重点研究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数字化和社会化建设。提出发展壮大文化产业,完善文化市场体系,培育新型文化业态的实施意见。

  第五,研究我省文化人才培养和发展,作为推进文化高地建设的重要支撑。省十次党代会提出的文化高地建设中没有提到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是一个欠缺。构筑全国重要的文化高地,加快推动从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离不开强有力的人才支撑。文化高地不仅体现在推出更多更好的文化产品上,而且体现在培养和造就大批优秀文化人才上。我们各级智库组织要帮助政府编制文化人才培养计划,提出文化人才支持政策。

  作为思想理论工作的重大任务,我省有关智库组织应当围文化高地建设积极参与并承担以下工作:

  一是配合省委省政府研究实施中西部科技创新高地、内陆开放高地、全国重要的文化高地等三大高地的实施意见。

  二是参与省委省政府制定推进我省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实施意见。

  三是研究出台加强新形势下我省大中小学教材建设的实施意见。

  四是参与制定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施意见。

  五是制定我省理论界推进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行动计划。比如,研究支持省社科院建设华夏历史文明创新区研究中心,研究支持省社科院创建国家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中心。

  六是研究制定推进我省高端智库建设的意见。研究推进中西部有影响的智库和省级高端智库建设命名办法,整合全省智库资源,在我省落实五大国家战略、建设四个强省、打造三大高地过程中,组建面向市场面向社会的智库集团,形成文化产业新的业态和新的增长点。

  四、制定时间表,增强自信心

  加快构筑全国重要的文化高地,其中一个重要的时间概念是“加快”两字。五年时间,转瞬即逝。我们必须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制定时间表,抢抓机遇,大干快上。智库组织要分析研究文化高地建设的优势和机遇,为文化建设提振信心。

  一是从增强文化软实力方面来看,逐年深化文明河南建设,持续推进精神文明建设,不断提高公民道德水平和社会文明程度,全面提升河南形象。这是一个动态指标,五年时间可以夯实基础,实现支撑。

  二是从资源文化向实体文化转变来看,根亲文化圣地建设、中华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方面,我省有着华夏文明之源、炎黄子孙之根的资源优势,通过龙头项目带动、文化品牌提升、中原文化遗产传承利用,推动文化改革发展,五年时间完全可以建成。这里的关键是加大政府和社会各方投资力度,用足用好用活国家深化文化体制改革配套政策,发挥政策效能。

  三是从文化交流合作和对外文化贸易来看,我省有着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可以充分利用内陆开放高地,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依托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郑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实验区、中欧班列(郑州)内陆枢纽核心节点,为建成中华文化“走出去”重要基地提供了诸多利好因素和难得的历史机遇、外部环境,中原文化走出去落地生根完全可能。

  四是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任重道远,任务艰巨。近年,我省文化产业发展步伐明显加快,占国民经济比重稳步上升。据统计,2015年,我省社会文化及相关产业实现增加值1111.8亿元,其中法人单位实现增加值1005.51亿元,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分别比2014年增长12.9%和12.8%,增速明显高于GDP增速,占GDP比重首次突破3.0%。但是,总体上看,我省文化产业的规模还不够大、整体实力还不强、结构不够合理,离成为支柱性产业的要求还有相当差距。未来五年,我省文化产业要实现成为支柱性产业,文化产业的增长比例至少每年要达到15%以上。我国现在进入了新常态,我们要实现支柱性产业必须以超常态方式来发展,通过科技创新加文化创新,带动文化产业顺利转型升级。要积极探索建立支柱性文化产业的各项指标体系,扩大文化产业的内涵,编制五年文化产业发展的总目标,使之既有定性指标,又有定量指标,以利于顺利推进该项工作。

  以上四个方面,是我们智库建设中应当思考的重要问题,提请大家参考。

  (作者:河南省委宣传部理论处处长 王承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