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旧版

王喜成:中原学研究应突出“四性”

中原人文社科网  2017-03-21

王喜成

  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和省十次党代会精神过程中,省社科联主席李庚香同志提出研究中原学的构建问题,这是非常有意义的,是“推进中原智库建设,塑造哲学社会科学中原品牌”的一个崭新思路和重大探索。实施和推进中原学研究,应着重突出“四性”。

  一、地域性

  中原自古以来有广义和狭义两个概念,广义的中原是指以河洛地区为中心的黄河中下游地区,范围相当于今河南省及其毗邻地区,包括山西东南部、河北南部、山东西部、安徽西北部、江苏北部等大片区域,是中国的版图中心,其本意为“天下至中的原野”。这里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是华夏民族的摇篮,被视为天下中心。所以中原也被称作中国、中土、中夏。从夏朝到宋金时期的 3000 多年间,中原一直是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先后有 200 多位帝王建都或迁都于此,中国八大古都,中原地区占据四个。狭义的中原则是指今天的河南省,这里是古中原的核心地区,在全国没有疑义。由于在地域上中原文化在中华文化、中华文明的发展中具有特殊地位和意义,因而它极具研究价值。所以中原学的研究,应以广义的中原概念为基础,以狭义的中原概念为核心而进行布局,不能过于宽泛,也不能限制得过死。

  二、特色性

  中华文明在世界五大古代文明中之所以唯一未曾中断,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之所以显示出大异于世界其他民族的特征,皆与其从摇篮到繁盛都深受中原文化的滋养和浸染有密切关系。那么,中原文化到底有哪些特质?其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影响力?

  第一,它具有源头性和原生性,是中华文化的源头。譬如:三皇五帝起于中原。这从历史传说到考古发掘均有大量证据说明。文明源头发自中原。像“河图”、“洛书”、《归藏》《周易》等,都出自中原大地,这是人类文化和文明的源头。万姓之根始于中原。全国的古今姓氏起源于河南的达 1500多个,目前在全国的 100 个大姓中,有 73 个源于河南或有一支源头在河南。帝王都城定于中原。如夏朝有 7 个帝王在河南建都,商朝前期有 3 个帝王在河南建都,自盘庚迁殷之后,商朝 270 多年一直定都安阳;周朝自平王迁洛后,政治中心随之东移。此后,春秋战国,宋、卫、韩、魏、陈、蔡等 6 国分别都于河南。自东汉至金又先后有 12 个朝代在河南建都,所以中原是帝都之乡。

  第二,它具有独特性和典型性,在中华文化中特色鲜明。如:青铜文化高度发达。安阳殷墟出土的司母戊大方鼎,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大青铜器。石窟艺术举世震惊。洛阳龙门石窟先后造像 10 余万尊,在世界文化艺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建筑文化异彩纷呈。河南现存的近 130 万件文物及 3万余处不可移动的文物古迹,把中原的建筑文化体现得淋漓尽致。陶瓷艺术精美绝伦。宋代的五大名窑(定、钧、汝、官、哥),河南有其三(汝、官、钧窑)。墓葬文化世人惊叹。信阳长台关楚墓出土的铜编钟至今还能演奏,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当年播放的《东方红》乐曲就是用它演奏的。

  第三,它具有集成性和代表性,在一定程度上是中华文化的代表。如:在中原大地,政治上风云际会。王朝兴废屡屡在这里上演,像著名的如盘庚迁殷、庄王问鼎、楚汉相争、孝文帝改革、王安石变法等等,长期是中国的政治中心。军事上兵家必争。著名的战役有商汤灭夏的鸣条之战、周武灭殷的牧野之战,以及楚汉成皋之战,三国官渡之战等都发生在这里,“得中原者得天下”没有被任何人怀疑。经济上繁荣发达。古代先进的生产工具首先都在中原大地上发明使用,创造了先进的生产力,一直是经济富庶之地,如隋唐时的洛阳、北宋时的汴梁都是当时世界上著名的国际性大都市。思想上百家争鸣。中原大地不但有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还有以墨翟为代表的“墨家”,以邓析、惠施为代表的“名家”,以李悝、吴起、商鞅、申不害、韩非、李斯为代表的“法家”,以吴起、尉缭为代表的“兵家”,以苏秦、张仪为代表的“纵横家”,以吕不韦为代表的“杂家”等等,是当时中国思想文化的表的“杂家”等等,是当时中国思想文化的表的“杂家”等等,是当时中国思想文化的甫,“文宗”韩愈等等数不胜数,可谓群星灿烂。

  所以,中原文化在中华文化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并且在一定意义上就是中华文化的缩影,这就是中原文化的特色和独到之处。因而,中原学研究要抓住这些最根本的、最有特色的东西,充分利用我们这方面的丰最有特色的东西,充分利用我们这方面的丰行有计划、有步骤的研究探讨,把其打造成在全国具有突出地位的学术文化高地。

  三、代表性

  地域文化研究,必须注意突出地域文化的代表性,这样才能收到良好效果。在中原文化中,最有代表性的文化应是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河洛文化。这是中原文化以至中华文化的源头和核心,在全世界华人中极具吸引力和号召力。二是姓氏文化。河南是万姓之根地,这在全国都有认同,是我们的一大优势,也有利于打“老家河南”的牌。三是殷商文化。这是包括安阳殷墟、甲骨文等中国著名古都文化,是人类文明智慧发展的重要标志,具有重大国际影响。这方面还包括商丘的古商文化,郑州的商都文化等等。《风神榜》中的故事就是殷商文化的反映。四是诸子文化。这在河南最集中、最活跃,最有研究价值,它对中华文化的影响非常重大。五是宋文化。北宋建都中原,这是一个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科技、艺术都极为发达的朝代,在中国历史上独树一帜,令人称道,很有研究价值。《水浒传》中的故事就是宋文化的反映。六是汉文化。东汉定都洛阳,河南汉文化遗迹众多,尤其是南阳是中兴之主刘秀的家乡,商丘是西汉梁孝王刘武的封地,汉墓、汉画等等不胜其数,都为研究汉文化提供了良好条件。《三国演义》中的故事就是汉文化的反映。七是黄河文化。黄河文明即中华文明,黄河文化某种意义上就是中华文化。而黄河中下游主要在河南境内,所以河南研究黄河最有条件和优势。八是以理学为代表的儒家文化。春秋时孔子周游列国,主要就是在中原大地活动,其思想也主要是在中原大地传播。到宋朝时,理学在中原大地出现了空前繁盛的局面,涌现了一批大思想家,如周敦颐、张载、二程、邵雍等,特别是二程,他们把儒家思想发展空前的高度,形成了具有哲学意义的理学,到朱熹时更加完善,从而使这一原来的政治伦理学说成为中国古代的统治思想基础。其他具有代表性的文化还可以继续找出一些。

  四、价值性

  中原学的研究要与河南文化高地建设相联系,与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相联系,突出重点,有所为有所不为。第一,要强化应用研究。理论的价值全在于运用,我们要高度聚焦党和政府关心的、人民群众关注的、社会迫切需要破解的重大问题进行研究,要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这方面来,不要事无巨细,抓到什么算什么,或纯粹是对什么感兴趣就研究什么,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就是研究古代的,也要古为今用,不能为研究而研究。第二,要瞄准我们的优势领域。有独特资源优势的地方是最容易出成果的。譬如前面提到的河洛文化等领域,这些方面我们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必须要在这些方面多下功夫、下大功夫,通过研究推出一批高质量、高水平的研究成果,从而奠定我们在全国的独特地位。第三,要形成广泛影响。我们每做的一个课题,都要深挖、细究,力争出新、创新,不要浅尝辄止,推出的成果都要是精品力作,如果是价值不大、水平不高的课题,宁可不搞。

  当然,地域学的研究目前还处于探索阶段,还没有形成成熟的经验与体系,如已经提出并有一定影响的有徽学、闽学等,也是在研究探索之中,因而我们现在所进行的探讨肯定是有益的。如果是能够成“学”的话,“学”较之于“研究”,其内涵更深、外延更广,更能够产生广泛的影响。但“研究”如何才能成为“学”,关键在于它要具备独特的研究对象、历史发展、成果积累、知识体系、理论方法和社会需求等等,并且要希望能涌现一些大家、形成一个学派体系,我们不妨在这些方面多一些探讨和努力。

  作者系河南省社科联副主席、研究员